中国目前已经有近百家保险公司,共同分食着大陆保险市场这块蛋糕。很多朋友都会对没听说过的公司第一反应就是,咦,这是家小公司吧。其实保险公司就没有小的,他们一旦拼起爹妈来,可从来不输阵。
国资保险公司
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是金融业的三个儿子,关乎国家命脉,必须由国家掌控。如同银行业有多个银行由国家管控,保险业也有被国家掌管的保险公司。比如中国人保集团、中国人寿集团、中国太平、中国信保、中再保集团。其中的很多公司,是同时在大陆、香港甚至纽约等地上市的保险巨头。
一、人保:共和国长子
很多朋友经常会把人保说成人寿,其实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简称是人保,也就是PICC。一般代指人保整个集团,就像用平安代指平安整个集团一样。
人保集团,手里有万亿资产,是大陆5家巨无霸险企之一,旗下有10多家公司。人保集团手握财险、寿险、健康险、养老险和再保险等牌照,分得“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这块老招牌的,是人保财险。人保寿险成立于2005年,相对于国寿、泰康这些“老五家”来说,算是晚辈了。
人保的知名度,远没有平安、国寿高。这或许和广告费花得不多有关。据统计,2017年平安、国寿、太保、新华四家公司花了270亿元的广告费,平均每天花掉7407万元。人保广告费近4年都没进过前4名。
二、次子国寿:做亏本买卖老爹兜底
中国人寿,简称国寿,就是那个姚明代言的保险。国寿也是做综合金融的保险公司,手里握着各种保险牌照。根据中国人寿官网资料,该公司脱胎于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重组改制,设立中国人寿集团和中国人寿股份公司。中国人寿集团,承接了剥下来的不良资产,让国股份公司上市。财政部爸爸补贴了一笔钱,给国寿消化这笔烂账。
中国人寿的不良资产,要从90年代的高收益保单说起。1997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央行七次下调存款利息。保险公司却在这个时期,卖了很多高收益保险给老百姓。后来保险公司发现这是赔本的买卖,蒙受了巨大的“利差损”。
三、中国太平:民族品牌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起家于动荡的1929年,拥有将近90年的历史,是中国最老的本土保险品牌。中国太平的管理总部在香港,目前有24家子公司,经营区域跨越半个地球。根据中国太平的官网资料,1956-1999年之间,太平主要在境外做生意。2001年,中国太平返回大陆创业。
有些朋友会把太平保险和太平洋保险混淆,其实这是不同的公司。
四、中国信保:爸爸给了金饭碗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01年出生,做着国有政策性买卖,比如各种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等。他们家的这些保险产品,一般老百姓很少接触,我们就不在这里多说。
五、中再保:国内再保险一哥
我曾经说过,保险公司也会买保险。再保险公司,就是那些卖保险给保险公司,与保险公司分担风险的保险公司。实力没有那么雄厚的保险公司,卖赔付率高的好产品,怕赔穿,可以跟再保险公司买保险。
国内比较有实力的再保险公司,包括中国再保险集团。这个巨无霸,再保险规模保费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八。中再集团注册资本364.08亿元,大股东爸爸是中央汇金公司,干爹是财政部。
中再集团在境内外有多家子公司,包括中再产险、中再寿险、中国大地保险等。
保险公司“老五家”
在保险圈中,国寿、太保、平安、泰康和新华,被称为“老五家”。其中的国寿和平安,一直在抢国内保险一哥的宝座,难分伯仲。接下来,我们要讲他们的故事。国寿前面已介绍,不赘述。
一、中国平安:发家致富小能手
平安,1988年起家于深圳蛇口,做综合金融,主业包括保险、银行和投资。在股东眼里,平安无疑是个好公司。百万保险代理人大军和涨势良好的股票,给股东赚了大把大把的钱。平安的网很大,赚得盆满钵满。仅今年一季度,平安就赚了187.13亿元,比国寿还多。
在保险圈内,平安精明出了名。但是,这个精明人也栽过跟斗。上世纪90年代,平安也卖了大量高回报保单,造成很大的利差损;2008年,平安摊上“富通劫”和“增发门”,股票跌停,投资大幅缩水……
不过,给平安带来最大杀伤力的,要数2000年左右的投连险风波。对于平安来说,这是一场灾难,让平安的名声受到史无前例的重创。
加上高昂的营销成本,他们家的看家产品平安福,品牌溢价率这么高,成了大家吐槽的重灾区,或许也有难言之隐。
二、泰康:在医养市场圈地
老字号保险公司泰康,创立于1996年。泰康赚钱能力不差,一季度盈利能力排在第一梯队。
除了保险,泰康也做资管、养老社区业务。目前做养老社区的保险公司,包括泰康、恒大人寿、合众人寿等。泰康12个养老社区业务,已经在不同平台推售。
上半年,泰康还斥资20多亿元,收购拜博医疗51.56%股权,被指有意深挖大健康市场。
三、新华保险:曾经被接管 如今市值过千亿
新华保险,成立于1996年,2011年上市,市值过千亿。2002-2003年,新华保险疯狂扩张,曾在一年内筹建25家分公司、105家支公司,迅速完成全国性布局。如今,该保险公司销售网络几乎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
新华保险也是一家大到不(mei)能(fa)倒的企业。当年高管挪用大额资产,内部管理混乱,新华保险面临重大危机。保险保障基金“救急”,加上引入外资股东,最终新华保险顺利恢复了经营秩序。
每逢一些保险公司出现高管负面新闻,或偿付能力低于100%等情况,有些业务员散播这些保险公司要倒闭、破产的谣言时,前辈们总喜欢提新华保险被接管的事情:传播这种谣言的业务员,简直是蔑视中国的保险监管体系。
四、太保:爸爸是魔都国企
活跃于老百姓视野的太平洋保险,业内简称太保。这家公司起家于1991年,早年的大老板是交通银行,现在的大股东是上海国有企业,财力雄厚。
早在1999年,央行接连7次降息时,太保和国寿、平安一样,卖了太多的高息保单,吃过“利差损”的苦头。
太保也是上市公司之一。不过太保的上市路,走了好几个年头。从起家,到疯狂扩张,再熬到上市,太保也遭受过偿付能力不足、利差损的煎熬。
关于“老五家”,坊间流传着一个段子:避开平×人寿,相当于避开了30%的坑,避开“老五家”,相当于避开保险业70%的坑……对于这个说法,是言之过甚的。同样是重疾险,泰康也有乐安心、乐安康、健康有约这些很不错的产品。寿险的话,人保也有非常优秀的定期寿险,人保精心优选,据说是精算师很心仪的产品。一直被吐槽的平安,子公司平安健康、平安养老也有很不错的产品。平安e生保、深圳重疾补充医疗险,口碑都不错。
条款是保险的生命。买保险,还是要多看条款,少看广告。
内资保险公司
注册一个保险公司,至少要拿出2个亿的真金白银——保险公司哪有小公司。内资保险公司也是如此,股东方常见为雄霸一方的大企业,或者是荷包硬邦邦的国有企业。这些内资寿险公司,注册资本金动辄过百亿,销售网络遍及全国,产品不赖,常见的如天安人寿、华夏人寿等。
华夏和天安,注册资本金分别为153亿、145亿,在寿险公司中排名第6、第7位。注册资本金,可是股东爸爸投进去的真金白银哦。能这么有钱,当然和两个公司背靠大金主爸爸有关。
一、天安人寿:撕下“化骨龙”标签
天安人寿,2000年成立,起初是个合资保险公司。后来外资老妈和中资老爸“离婚”,天安变成了中资保险公司。
天安人寿,这个18岁的小伙子,一直被外界指责开业十几年没赚到钱。保险业有“七亏八盈”的说法,指的是保险公司开业前7年,可能都处于烧钱的状态,第8年开始可能才赚钱。天安人寿官网资料显示,该公司于2015年进入了盈利周期——已经不做“化骨龙”了。别人养一条“化骨龙”8年就能赚钱,他的股东爸爸一养就是十多年,能耐不是一般的大。
钱没“老五家”赚得多,天安人寿分钱倒是爽快得很。目前天安的万能险产品年化收益大约4.0%-5.65%,比不少“老五家”万能险分得多。
从数据来看,天安人寿的服务也在改进。比如理赔时效方面,一季度天安人寿平均理赔时效为1.2天。3月份,平安人寿北分为1.24天,其他“老五家”比平安人寿北分慢一些。天安整个季度理赔时效,还阔以不?
二、华夏人寿:保险业的黑马
华夏人寿,2006年成立,2017年时总资产为4405亿元。这个公司了不得,用11年的时间,把保费收入做到行业前十名。
华夏人寿名气没“老五家”大,但是收益率让人羡慕。据统计,在寿险公司里,华夏人寿2017年实际收益率排名位居前十。以前靠万能险赚钱,华夏人寿被人诟病。如今这个公司正在转型,让人期待。
三、信泰人寿:江南“富家千金”
信泰人寿,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金50亿元。一般老保险公司总部喜欢设在京城,信泰人寿总部设在杭州,股东爸爸是民企,我们且把她看做江南富商“千金”。目前,信泰人寿的分公司将近20个,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活跃的省市。
大陆还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一些保险公司,比如恒大人寿、弘康人寿、百年人寿等。
o 恒大人寿出生于2006年,股东爸爸是恒大集团。恒大的房地产项目遍布神州大地,和万科集团、碧桂园这些公司一样,是家喻户晓的大型房企。
o 百年人寿出生于2009年,大股东是万达集团,也就王思聪家的。
o 弘康人寿,成立于2012年,主要通过电商、银保和中介渠道做业务。理赔速度又快,单个案件的保额很高,一个很招人喜欢的公司。
中外合资公司
中国加入了WTO以后,外资纷纷涌进大陆。根据当时的监管规则,外资公司和大陆的公司一起开设人身险保险公司,持股该公司的总股份,比例不得超过51%。于是,产生了一大批合资保险公司,比如中英人寿、中意人寿、恒安标准人寿等。
初期进入大陆的外资公司,均是各国老字号保险公司、金融机构。与这些巨头“联姻”的大陆公司,多半又是实力雄厚的国资企业、银行。
一、银行系合资保险公司
2009-2012年,中国银行等五大行,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相继收购了不同的保险公司。比如交通银行控股中保康联,更名为交银康联人寿;农业银行控股嘉禾人寿,更名为农银人寿。从此,这些银行不止做贷款,还开保险公司。
1、工银安盛人寿:中法混血儿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要数工银安盛人寿。这个2012年出生的混血宝宝,基因优良,家境富裕:中资爸爸是宇宙最大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干爹是中国五矿集团,外资妈妈是全球最大保险集团——法国安盛集团。
2、光大永明人寿:中加混血儿
光大永明人寿,2002年出生,今年16岁。该公司的中资股东,中国光大集团、中国兵器集团、鞍山钢铁集团,尽是些世界500强大企业。加拿大永明金融也是一家老牌金融机构,起家于1865年,已有153年历史。
二、老字号合资保险公司
自古联姻讲究“门当户对”,外资公司来大陆“提亲”,亦是如此。
1、同方全球人寿:书香门第的高富帅
同方全球人寿,2003年出生的中荷混血儿。现任老爸是清华大学的上市公司清华同方,专门搞高科技项目,生意遍布全球五大洲。没听说过清华同方,你总该听说过清华大学吧?同方全球的老妈,则是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跨国人寿保险集团。
2、中意人寿:老妈入行190年
200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意大利忠利集团结婚,生下了中意人寿。中意的老爸中石油,赫赫有名的央企,在2018年世界500强中排名第4位。中意的老妈忠利集团,发家于1831年,专业做保险、资管将近190年。
3、中英人寿:老妈开张300年 家底殷实
中英人寿,股东根基深厚:爷爷是央企中粮集团,家底殷实。中粮集团,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出口公司;老妈,英杰华集团,世界第六大保险集团,一家300年历史的老店。
4、恒安标准人寿:英资背景 匠心出品
恒安标准人寿,2003年成立的保险公司。该公司经营风格稳健,目前有10家分公司。恒安标准,中资爸爸为天津国企;外资妈妈为英国标准人寿安本集团。标准人寿安本集团,全球最大的投资公司之一,也是英国富时指数公司之一。看一下上证50那些公司,感受一下恒安标准人寿他老妈的实力。
5、瑞泰人寿:值得你重新认识一下
瑞泰人寿,2004年出生,一个14岁的小伙子,爷爷奶奶都是世界500强企业。他爷爷是中国国电集团,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他奶奶是英国的耆卫集团,起家于1845年,现在170多岁了。耆卫集团也属于英国富时100指数公司之一,大本营在伦敦,为亚非欧美洲提供金融服务。
6、复星保德信人寿:中美混血儿
2012年,复星集团成功牵手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生下了复星保德信人寿。
复星集团,媒体朋友评论:赚得不是特别多,但在每个领域都是爷;一看复星的投资版图,就犯晕。保德信,美国最大的寿险公司,1875年开始做保险,拥有140多年历史的金融巨擘。
复星保德信是做寿险的公司,他有个专门做健康险的弟弟,叫复星联合健康。复星联合的重疾险,性价比力压“老五家”产品,连港险都不敢和他比。另外,这家公司的5年期医疗险,在业内口碑较好。
外资保险公司
目前大陆的外资保险公司,常见的如友邦保险、中信保诚、中宏人寿、中美大都会等。
1、友邦保险:大陆有钱人收割机
友邦保险,在港交所上市的一个保险公司,主要活动区域在东南亚。1992年,友邦重返大陆做保险,目前在大陆4个省市有分支。
友邦原来的老妈,叫美亚(AIG),金融大恐龙一只。友邦对外宣传的形象是公司经营稳健。但是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友邦原老妈AIG,却因为卖了太多高风险的债务保险,扛不住压力,几近灭顶。美国政府借了AIG一笔钱应急。为了还债,AIG后来卖掉了友邦和其他一些资产。所以现在的友邦总部在香港,和美国没有了任何关系。
友邦对大陆保险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其中有两个事情不得不提:给大陆带来保险代理人制度,从此打开代理人的“潘多拉魔盒”;2006年,被质疑重疾条款不合理,引发保户集体诉讼案,倒逼《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出台。从此,保险公司卖重疾险给老百姓,使用规范表中的25种高发重疾时,不敢再出现偷鸡摸狗的东西。
友邦保险筛选代理人的机制,意在把“大鱼”挑出来。平安等公司,准入门槛低,“大鱼”“小鱼”通吃。友邦则提高了门槛,筛选出自带高净值社交圈的代理人,便于把包装好的高溢价产品推出去。
友邦大陆版重疾险要比港版贵20-30%左右。同样的钱,买同方多倍保这些保障功能更强的产品,可以比买全佑一生(倍呵护)多50%左右的保障额度。
看到这个,友邦同行又要说,友邦是百年老店,同方是小公司容易倒闭之类的话了。AIG当年差点死掉,同方有大陆保险监管体系“护身”。不赘述。
2、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全球救援中的佼佼者
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全球数一数二的保险巨头。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安联就通过合资的形式进入大陆保险业。通过合资,安联目前已获得寿险、财险、健康险等牌照。另外,安联和美亚等公司一样,也是全球救援中的佼佼者。
近期安联总部回应了在大陆开设独资保险公司的消息。具体会给大陆保险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拭目以待。
上百家保险公司无法一一介绍。只想以此文说明,在保险公司这个大家庭里,银保监会才是老子,监管地位不可挑战。各个保险公司都受到同样的监管、同等的法律约束力,行业有严苛的准入条件、周全的过程控制手段,以及有序的清退机制。
各家业务员,没有必要攻击别家公司是否安全的问题。保险公司的经营乃至业务员的销售行为,都在银保监会的眼皮底下。
小老百姓,与其操心保险公司大小,不如多操心有没有找到靠谱的人、买的产品是否适合自己,比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