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车劳顿的一天,急急忙忙的哈尔滨两日游在高温中结束,兴奋退去,随之而来的是头昏脑涨的疲惫。
和每次出行一样,走出去的每一步都带着激情,走回来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沉默。
城市和城市之间,除了表面上的建筑风格有所不同,本质上总觉得差不多,钢筋水泥的堆积,车水马龙的拥挤……太像了,以至于越看越无趣。
叶开居然也在哈市,夜里临睡前看了他的一篇更文,写的就是他眼里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样子,很欣赏他的文字,思想之美总是透过文字光芒四射,也奇怪,每次看他的文,总是会忍不住批判一下自己,否定一下自己在文字里胡说八道的浅薄,然后,深感自卑。
这次看完,我留言了一句话,说:“这个晚上,我就在中央大街上,湮没在人群里,除了拥挤嘈杂,别的啥也没看出来……”
说完就忍不住睡下了,因为奔走一天实在是累了。
早上看到他的回复,还有微信。问我是否在哈市,他也在。
我先是惊喜,后又矛盾,最后犹豫着没有和他约见,就这样错过一次相遇,过午,我们返程,他一人北上去漠河。
这是一次极难得的擦肩而过,和一个从未见面但却相识的朋友。
一个城市,留不下深刻的印象,一定是这个城市与自己没有任何关联,城市里没有住着一个可以藏在心里的人。就像哈市于我。
据说张学友的演唱会特别棒,我不动心。
从来都没有崇拜过哪一个明星,更从来也不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街头巷尾三八的热门话题,我也很少有心翻看,不是自己与众不同,而是天生不喜那份热闹。
就像我说我更喜欢第一天下午去哈尔滨大剧院的感受,而完全不喜欢中央大街的繁华。
前者孤芳自赏,在很远的城市边缘,与松花江的一段流域浑然一体,空旷之美跃然,最关键的是人少,特别少,江上修建的木质甬道,九曲十八弯,折折叠叠,一路走下来几乎不见几个人,沿途风光无限,水鸟,野鸭,小鱼,芦苇,蒲草……阳光热情洋溢,身上裸露的皮肤全都被涂黑……
喜欢就是喜欢,所有以自然为主的一切,都是我心里向往的。
回头再看中央大街,完全找不到能深入内心的点,弟弟说,看建筑啊,都是我们平时在现代生活里多不见的,感受它的年代,接纳它散发的气息……
而我,没做到。
沿街都是商铺,用扩音器大喊着吸引游人进入,稍有特色的门店,有些异域风情的演出,或者放着异域风情的音乐,而一目了然的是,所有的一切终极目的都是商业利益,这无可厚非,只是,我不喜欢罢了。
索菲亚大教堂也被周围一群群更高的楼体包围了,甚至都没找到一个角度可以没有尴尬的拍教堂全景,那种独立不带任何现代气息的老街景,没有。
喷泉和音乐是让人最欢喜的,随着乐符的高高低低,喷泉水柱也高高低低,有一种欢快,在喷泉与音乐之间时隐时现。
太阳的炙烤,让人少有勇气站在广场中央,都围在教堂身边,用它老迈却依然雄伟的身体遮挡这强光,我站在它的身下,拍下了它的顶端在光影中的轮廓,与蓝天辉映,若不过分追究,就当那便是它的全部吧。
要说印象深刻,是无意中看到一个在练习鼓乐的女人群,都五十岁开外的年纪,晚饭后在中央大街背后的一个小广场上,我不懂的欣赏乐器,只一眼看到其中一个大姐,一身墨绿色短衣短裤,小宽边帽的一侧带有一朵紫色的小花,带着墨镜,画着精致的妆,嘴上的口红颜色艳而不腻,恰到好处,最显眼的是她的两腿膝盖处个垫了一个嫩黄色的方巾,应该是为了减少腿和小鼓之间的摩擦。再看其他几位都没有,也没人像她一样挺直身体,心无旁骛,精致而优雅……
原来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在一个陌生人眼里一目了然,我转身对着妞儿说,你看那个阿姨,在这群人中多突出,一个女人,就应该活成她那样子……
走过路过的城市,多年后,都不过就是在面对这个城市的话题时,可以说上一句,我去过。
不是所有人都能把城市的街角往事留存在心底,更不是每个人对每个去过的城市都有留恋。
回到家的一刹那,真的觉得还是长春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