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帮助孩子探寻天赋热爱?
这里简单看两个角度:老天爷赏饭吃的资源为何不用?请务必相信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天赋,未必是一看就惊为天人的那种,但一定是行走世上你用得最得心应手、最容易成就自己、最容易散发光彩的那个资源。当暂时无法摆脱大环境的席卷,发展天赋热爱是最有可能重出重围,走出新天的契机。因为这份资源属于你自己,生而拥有,随你支配。
最佳动力
做事来自两种驱动力:因兴趣、热爱而生的内驱力和因恐惧、焦虑产生的驱动力。
从热爱的事情去发展,那就是不必扬鞭自奋蹄;恐惧驱动在人生的早期看似也是有用的,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就会面临动力枯竭。以往面临的“中年危机”也是源于此,没有更多的动力、力量去持续把事做得更好,更别说诞生极致的作品,竞争力下降。
更别说时代变迁,恐惧动能起效期越来越短,越来越驱不动年轻一代。反观那些晚年还在致力于事业,产出优质作品的人无一例外是把事业种在了天赋热爱上。
怎么找呢?
对于父母来说,首先就是观察。
一般对孩子天赋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记忆力、计算能力、社交能力、运动能力、音乐敏感度、语言表达能力等比较容易看见的几个领域。除了这些,还有一个重要观察角度:信息输入渠道,听觉、视觉、触觉,都是我们信息输入的渠道。
每个人都是有区别的,我们感受世界的通道和方式是不一样的。当父母掌握理解了孩子的信息输入通道,就可以理解孩子的多种行为,并且选择更适合他,更高效的学习路径。
我家妹妹是听觉型主导,从小就喜欢让大人讲书,读,一本书读几十遍的都有,以至于她三、四岁的时候拿起一本书从头到尾地读我们差点以为她认识字了,结果发现她是基本原封不动地记住了。发现了这点,加上大人实在满足不了读给她听的需求(外婆说每天读十几本,连爱说话的外公也招架不住了)就买了点读笔,随她乱点,以及其他有声图书、玩具。我们从来没有刻意教认字,结果一上小学发现她的识字量也很不错。
哥哥呢,则是视觉型+听觉型,视觉主导更明显,对形状、颜色很敏感,动手能力也不错,爱拼装。想当初两岁的妹妹对着哥哥玩过的一个比对形状的玩具教了也基本不会的时候,我回想起哥哥一岁不用教都玩得倍儿溜,才琢磨哥哥应该是视觉这方面优先。直到小学我们确定哥哥的绘画天赋。
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信息,已经有很多论文、教育书籍详细讲这个,是一个专题,这里提供一个信息,多角度观察、识别孩子、理解孩子。
发现了孩子的天赋,就发现了孩子的优点,也理解了他的短板。再去跟孩子互动,他不会那么容易得出结论:我好笨,我好差。如果还能帮助他发展长处,善用优势,他会更容易对自己产生信心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第二,观察他在哪里更容易获得乐趣。
玩,玩的是哪一类的玩具、游戏?一般来讲,孩子小的时候处于探索阶段,什么都好奇,都想尝试,大部分孩子在幼儿园时期不会太明显,但仍然可以搜集信息。包括看电视、看视频,他更关注哪些主题,看似不相关的内容里有些什么共同点。
还可以观察对于喜欢玩的东西的持续性,也不要去评判孩子玩什么学什么不够坚持,大人千万别动不动就用“毅力”这个帽子给孩子戴上,孩子本来就有一个探索期,放弃是正常,如果动辄要孩子坚持,反倒错失了他发展真正天赋的机会。是真热爱,他自然不会全部放弃。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没发现他喜欢什么,就喜欢玩游戏、看手机。现在几乎没有孩子不爱看手机,但是天赋热爱一定是他除了手机之外最爱的,甚至是最能将他从游戏和手机里走出来的事物了。所以,一定有,继续观察吧。并且,如果仔细观察,孩子玩游戏、玩手机的具体内容也是有偏好的,我家多同学更爱玩创建类、速度类游戏,最想体验自由创造、速度。因此也就可以理解他不喜欢被约束,被硬性要求去做什么。
此外,在观察喜欢做什么这里,还需要进一步识别,因为孩子喜欢的那件事可能让他体验到了他真正喜欢的事情的特质,而不是这件事本身。
比如在亲子微课里,道子讲到她发现恩恩对梳理假发相当有热情。她就去问,结果证实恩恩的天赋热爱是梳理内心——打个岔,看官们放开想象力,梳理内心是一个热爱,一个天赋。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到,梳理假发是一个动作,不太可能就是喜欢梳理假发这件事本身。恩恩也没有表现出对打理发型的热情,因此就不会是发型师、造型师一类。从这件事让她喜欢、开心、兴奋的那个点是什么去了解。
第三,交流、行动上尝试。
交流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愿意跟大人交流,愿意呈现自己的真实意愿和喜好,真实自然表达对某种事物的热情。
有的孩子你问他喜欢什么,他说不知道,有可能他懒得回应,他觉得说了也没用,不被理解不被支持。还有一部分孩子不敢忤逆大人,或者不敢提反对意见,当大人让他去学什么他也学的时候,他未必呈现的是真实意愿。
大人给孩子挑选兴趣班的时候很考验智慧,走弯路也很正常,因为孩子也有他的阻力,他会因为某个老师、某个环境呈现喜欢和不喜欢,或者因为大人的望子成龙心切,原本热爱的也呈现拒绝。
我们在对很多孩子的观察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跟大人关系的对抗,放弃了原本热爱的事物,在后来修复关系和自我成长过程中又逐渐拾回来。
所以,其实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平等交流的机会,是最佳选择,而不是以大人过来人的成长、成功经验去叫他怎么做甚至教训他。
第四,专业咨询。
现在已经有一些机构在做天赋测试,我家多同学也用过这个方式。在生命地图当时天赋探寻的结果,和我们原来对他的观察一致,拼装、绘画。坚定了我支持他(花钱)的方向,我不再费劲心思给他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夏令营,除非他自己感兴趣主动争取,达到了省钱省心的效果。
特别有意思的是,在他上天赋少年过程中,是进一步探索天赋的过程。有一天,天赋带领人跟我讲多同学有“联感”,我上网一查,原来是他可以用色彩来解读世界,我们的键盘是黑白的,他眼中的键盘是有颜色的,每个字母的颜色是固定的;他听到音乐脑袋里也会呈现出颜色。所以他对色彩就十分敏感。并且我理解到他宕机、烦躁的一个原因,一次性采集双倍信息啊,CPU相对小,处理不过来。
第五,继续观察和持续实践。
每个人天赋热爱呈现的节奏是不一样的,孩子更是在一个发展、探索的过程,有时候他就是一段催生一段。永远不要去给孩子设置天花板,就好比我们生长在平房,告诉孩子20楼就已经很高了,但孩子生来就住在20楼,他眼中的风景不一样。
即便看到多同学有画画的天赋,但同时也逐渐发现他对摄影也很有热情,拍照拍视频的各种功能自己琢磨运用得很娴熟,这是可以继续探索的方向。
最后,做好孩子会中途放弃的心理准备——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条直线。
一是方面识别孩子放弃的原因,另一方面要知道孩子自己本身有阻力,怕难、怕痛,想一做就好,做不到优秀就放弃等等。
阻力是会呈现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如果在热爱里呈现了,正好带他看见自己的阻力模式,看见自己的阻力如何令到自己的热爱发展苦难。为了支持自己的热爱,他会更有动力、意愿度去突破阻力。这个时候帮助他看清自己放弃的原因、指导他突破的路径比强压他继续发展更加有效。
在天赋热爱里成长是每个生命愿意的事,他会自发产生学习的热情,当孩子的天赋热爱被他自己看见实践,他就有了反驳“一无是处”、“不如别人”的底气,和对未来的向往,他就开始找到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