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是惭愧,从小到大没正经读过几本书,就连考试里的名著点评都是提前背好答案然后随机发挥。小时候整天被各科老师布置的大堆作业围攻,然后初高中开始各种备考,直到大学都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
正式萌发好好看书的想法还是借助于有书共读的平台,每月推书每天领读,也只是坚持读完了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之后便又无疾而终了。暑假愣是在男神苦口婆心的劝导下开始了正儿八经的阅读生涯,掰起指头数数读完的也就那么一丢丢,看的书很杂,没有什么重点,给人温暖的《解忧杂货店》,令人惊叹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引人思考的《许三观卖血记》,重口味的《圣人请卸妆》,跌宕起伏的《嫌疑人×的献身》……对了,读书的时候顺便爱上了民谣,爱上了一群流浪诗人,爱上了大冰的小屋,爱上了这拥有无限可能的世界。
前一阵开始在简书里溜达,看见了老哥写过的文章,看完就一个感受,要是再不读书,以后见面天都没法聊了。不夸张的讲,以前从没有这种感觉,反倒是开始读书越来越发觉自己懂得越少,就想冰哥说的总有人在过着你想过的生活,你可以朝九晚五,也可以浪迹天涯。你以为生活就是你现在的样子,那你的生活可能永远都是你现在的样子,你赖床不起,自然看不到别人晨练的汗水,你无聊追剧,自然感觉不到图书馆的墨香,你宅家闲躺,自然不懂旅途的酸甜苦辣。从小到大,一直保持联系的好朋友大都是还在上学的那几个,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我们所处的大环境基本相似,聊的话题也就更多,就像你会发现很牛B的人朋友也大多都很牛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有道理的,健身的人周围大都是爱运动的人,读书的人周围大都是对世界有思考的人,追剧的人周围大都是宅男宅女,这也就是所谓的社交圈子,在我看来,最好的莫过于书友圈,健身圈和旅游圈了,读书可以让人有过各种生活的可能,或慵懒,或温暖,或悲壮,或残忍。
乱七八糟写了一通,感觉也没有什么重点,那就以这篇文章立flag,趁着大学的尾巴,认真读点书,不为其他,就是希望以后跟别人聊天时能听得懂,说得出话,而不是在一个话题抛出后,一脸懵逼,显得自己很low不说,时间久了,大家自然会疏远你,毕竟没话说的友情难得长久,你也不喜欢跟一个与自己关注点完全不同的人待在一起吧!仅以此文自勉,认真读书,才能好好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