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70726(日)8:03~9:30
刚过 八点,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是楼下(四楼)男主人(用“甲”指代)的声音。我虽早晨 5 点即醒,但始终在看手机,发文章交流探讨。没有下床。我问:“怎么啦?”“你看看是不是你家又漏水了?”我一听“漏水”,神经就高度紧张起来。跑去看卫生间,没事儿;厨房也没看出问题。甲说:“那是 6 楼!”(6 楼是新搬来不到一年的一家年轻人,男女主人有 40 岁左右,一个孩子已上高中。)可是我俩谁都没有 6 楼电话。我还不知道哪儿在漏,就上 4 楼探视。女主人(乙)正站在凳子上用盆接着洗碗池上面墙柜里的水,便不断用手巾吸水,再拧掉。乙提醒说:“你赶紧回去收拾吧,你收拾收拾,我这儿能漏得轻点儿。”我也就赶紧回了 5 楼自己家。看洗碗池上的墙柜,已经从底缝开始向外淌水。一个空罐儿与茶盘里满是水,上面水管处还有一处筷子粗的水流在往下淌水,另一处在不停的急促滴水。用两个小盆儿接又没法放,不得不把小柜中的东西全部清出。
过了一阵儿, 6 楼男主人(用“丁”指代)进来问:“没事儿吧?”我正在忙碌排水,见是 6 楼的,回来人了,事情就好控制了。我瞅了他一眼,说了一句什么,也没经心。又过了一阵儿,丁又进来问我:“没事儿吧?”我就不太高兴了,回敬了他一句:“这还不算事儿,那什么才算事儿?”——连个“对不起”“真抱歉”“添麻烦了”之类的客气话都没有。(一尘评论:由于自家的疏忽,给下面两层楼都带来了麻烦、干扰、损失——干扰、打乱了别人的正常生活,如果这都不算“事儿”,那还有什么才能算“事儿”呢?)6 楼女主人(“戊”)回来时在门边说了句:“不好意思。”
最后丁与戊(六楼男女两主人),谁都没舍得到 4 楼去看看。最后估计是女主人在收拾完自家下楼时,在 4 楼门边儿说了句:“不好意思。”——就下楼而去。我在 4 楼与甲乙说:“连个‘对不起’之类的道歉话都不肯说!”乙说:“现在的年轻人儿……”~10:30
一尘评论:“为人处事”——涵盖了人一生的成长学习工作及生老病死,中华传统文化,对为人处事不可谓不重视。但是由于几十年的“一切以jjjs为中心”虽然重要,但是还是流露出诸多弊端,甚至是积重难返的弊端。这也不得不使我们想起毛泽东的提醒:“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人间正道是沧桑。尊道而为,难!~10:51
让我们一起来顺便温习《老子》(《得道经》26章无难)的教导: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10:59,~修改11:15
附录1:@王鹏儒(上善若水),王校长您好,刚才看到您的道德经精华 10 句,我觉得是老子文化传播的一种好的尝试。很想跟您单聊。但鉴于时下《老子》文化传播的冷僻性(函谷关地区的作为,在您的带领下全国首屈一指。而在我们东北三省,特别是黑龙江,连找个学习《老子》的人都很难,更别说切磋交流和运用了。)《老子》——到底应该如何传播,或者说如何有效传播,甚至是高效传播。在下冒昧的提出一个词“《老子》传播学”,传播离不开运用,或者说用是最好的传播方式之一。我们如何来引导青少年儿童从小学习运用,中华民族的道文化根典《老子》。在下发现《老子》并没有走进青少年学生、老百姓的生活。这才是传播中的最大问题。怎么解决呢?~11:43
附录2:@道德经讲习 《老子》的自用与传播——是否可以说:只有自己肯用(会用,熟练运用,浸润灵魂),才能真正传播。~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