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跟一个朋友谈到旅行。朋友说:“我也没见你没去过多少地方,国内的屈指可数,又不能去港澳台和出国,你怎敢轻易大谈旅行这个美好的话题啊?”是啊,仔细想一想,算一算,我确实没去过多少地方,因为只有休假时才有机会去到远方。很多地方,大多数都是因为学习、工作或访友,才刚好在那里。有不少都是路过了去转一转,或者接受邀请了去转一转,尽管也挺开心,可正儿八经去的,没几次。
在我自己的概念里,旅游是旅游,旅行是旅行,二者完全不同,就像拍照是拍照,而摄影是摄影一样。
如果一个人,单纯因为感到无聊,而匆忙去到另外一个地方,以期寻得能够填补内心空虚的东西,那是旅游;如果一个人,单纯因为想要使自己看起来拥有诗和远方,而去拍好看的照片,然后上传到社交媒体上博取点赞与关注,那是旅游;如果一个人,单纯觉得像别人说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多么的潇洒!是多么的酷!是多么的自由!”,然后不管不顾,甩手而去,那是旅游;如果一个人,由始至终都没有思考和设计过此次出行,只盯着打卡网红景点,要拍拍拍,要晒晒晒,完全不考虑时间的分配、路线的规划和状况的设想,甚至导致发生各种败兴的纰漏,那是旅游。这样的旅游,也能让他感到开心,但基本不会持续太久,只是心中的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只是生活的平水微波,迅即如初。如果他扬言能够一直沉浸于那段快乐,还是发自内心那种,那要么就是他在骗自己,要么就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没意识到也是一种快乐,可意识到的瞬间也许会顿生怅然)。这样的旅游,只是双腿的行走,只是躯体的游荡。
而真正的旅行,是心灵的行走,是心灵的释放。如果一个人打算去旅行,或是因为遭受了人生的困扰与痛苦,或是因为获得了人生的成功与喜悦,或是因为想要寻找与感受人生的意义,或是因为其他种种,从而想着去另外一个地方,放空一下自己,点亮一下自己,升华一下自己。所有的原因,我个人将之归结为三种心灵状态:灰暗,阳光,混沌。灰暗,就需要释放,让自己多一些明亮;阳光,就需要释放,让自己多一些耀眼;混沌,就需要释放,让自己多一些清澈。不论一个人拥有哪种心灵状态,想要去旅行,就是想暂时脱离原来的社会环境,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之中。暂时剥离了原有的社会属性,也就能更多地展露人的自然属性;暂时卸下生活的各种羁绊与面具,也就能更多地聚焦真实的自己。
我有个朋友曾去旅行,或结伴或独自。他花了一点时间,选好了一个想去的地方,规划好了时间和路线,准备好了所需物品,设想过了可能的状况,换上了喜欢又舒适的衣服,他感觉挺好的。他卸下了生活的羁绊,或者面具。从踏出家门的那一刻起算,他的旅行也就开始了。
他走过熟悉或陌生的街道,人间烟火,车水马龙;如果觉得过于喧闹,他就戴上降噪耳机,听听喜欢的音乐。他坐上疾驰在郊外的列车,看着窗外飞速向后掠去的草木山水;如果觉得累了,他就闭目小憩。他搭上翱翔在天空的飞机,欣赏难得一见的云上世界;如果觉得异美绝伦,他就进行影像创作或记录。到达目的地后,他住进提前订好的干净而舒适的旅馆,规整好行李,简单收拾后,就出门了。
他看着异域山水,天地造化,感到明明是小小的自己,内心深处却激起了无以言表的畅快淋漓,甚至震撼;他感受着异域人情,有别故土,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流连忘返;他品尝着异域美食,尽逞口腹之欲,玉盘珍馐,街边小食,大快朵颐。
他的心灵行走着,与其他的旅游者旅行者,与来来往往的贩夫走卒,萍水相逢,擦肩而过。在看风景的同时,不经意间也成为别人的风景。他有时独坐在湖边的石凳上,迎着湖面吹来的凉爽的风,听着轻柔的音乐,凝望着和煦的日光洒落在湖面,泛起金色的光波,像欢快的眨着眼睛的精灵一样;他有时驻足在半山腰的石径上,侧耳倾听风的呢喃,任由发梢纷乱,回首眺望身后遥远的天空,一簇又一簇浓厚洁白的云,缓缓流向更远的远方;他有时彳亍在幽静的林间,看见透过密叶的日光,直射阴暗的草地,像是一座座连接大地与天空的金色的桥,忽有群鸟鸣翔,它们的翅膀不是扑腾的,而是闪烁的,律动出自然的绝妙天籁。
他的心灵行走着,彻底释放着。此时的他,没有人的社会属性,全是人的自然属性,完美的融入了自然,回归了自然;此时的他,没有世俗的羁绊,只有真实的自己,无限的感受着生命,享受着生命。
归途与来时一样平静而美好,甚至更为美好,因为他的心灵,得到了最好的释放。旅行结束后,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外表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可如果注视他的眼睛,你会发现璀璨的星光。因为他的心灵不一样了。他把面具扔了,尽管又被羁绊着,却是那样的从容。
真正的旅行,在于释放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