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公司里闲聊的时候领导说起老人生病,在身边的儿女赶紧张罗去医院,不在身边的儿女也赶紧从别的城市往父母身边赶,感叹人老了儿女们必须要多花精力去照顾。又说起他家楼下邻居是一位独居的老人,老人有两个儿子都去了澳大利亚,前几年老人的老伴去世后留下老人独自生活。去年有好长时间大家都没看见老人,后来才发现老人在家中去世了一个多月都没有人知道。其实这样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地的社会新闻里。
少年时读过席慕容的一篇文章说一位老人,十几岁时为了讨生活远走他乡,最后在国外某个地方定居下来娶妻生子,养家糊口生活不易所以一直忙忙碌碌,光阴荏苒几十年转眼即逝,几十年里他一直记挂着远在故乡台湾的亲娘,刚出来时想着等安定下来再回去;等结了婚有了孩子想等孩子大点钱赚多点再回去;孩子大了自己又生病于是想再等等吧……几十年里他心里母亲依然是当年他离家时的模样,他也一直坚信一定会回去的。可是有一天他跟邻居聊天谈起家乡他才猛然发现自己都已经七十多了,离家几十年母亲还在不在?那一刻老人瘫坐地上像个孩子似的哭了。
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关系,二胎没有放开之前,我所生活的小城里生两个孩子甚至三个娃到处可见。但我还是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望结婚,不愿意生养小孩。在生活的重压下,很多人的婚恋观跟我们的父母辈有了很大的不同。养儿防老的观念受到挑战。根据政策少数民族同胞是可以生两个孩子的,若是农村户口的话还可以生三个。但其实在城里生活的年轻一代的少数民族同胞只有一个孩子的越来越多,问起原因绝大多数都说生活压力太大养孩子的成本太高负担不起。在这些少数民族同胞以前的传统里女性是不能出去工作的,尤其是结婚后女性的责任就是全心全意照顾好家庭,赡养老人扶养孩子伺候丈夫。但现在种种现实因素使得结婚后的女性不得不出来工作与丈夫一起赚钱养家。所以尤其是女性会更加认同少生或者只生一个。
一代一代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固守家乡,总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模样,而七零后,八零后甚至九零后在做了父母后也已经比老一辈的父母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出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何况这是一个人人谈梦想的年代,谁都有权利为了追求梦想而走出去,外面的世界总是更精彩,在寻梦的路上孩子们越走越远,越来越多的有儿女的家庭里父母上年纪以后都不能跟儿女住在一起或者无法离得很近,儿女在外地甚至国外家里只有年迈的父母这样的家庭越来越多,将来可能更多,少年们的成长几乎都是从离开家的时候开始的,远离父母开始逐梦人生。很多时候这其实和单身或者丁克或者因为其他种种原因没有生养孩子的老人们没有什么差别。
我们越来越不能依赖养儿防老的观念了,为人父母的必须要把养儿和养老当做两件完全没有必然联系的人生大事来对待了,养儿不是养老的目的。养儿育女是生命自然的传承但不是说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就有权利决定孩子一辈子的生活。所以想要成为父母之前就最好做好养儿不为防老的心理准备,不必强求,如果老了那天儿女愿意并且能够在身边关心照顾那便是锦上添花!无论如何无论何时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无论父母抑或是儿女们,认真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亲人对我们的爱的最好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