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晚八点,闲逛无聊,回到家中看起春晚。关于无聊,大概就是年龄越长越大,年越过越没有以前的乐趣。
年味依旧
农村的年大概从农历20之前杀猪开始,以前家家户户都养猪,养了一年的猪变身过年丰盛的伙食,小的百来斤,大的两百斤,猪的重量相当于丰收的喜悦。杀猪、摆猪肉宴,就算是年前一件大事。过完年,家里的老人都会让在外工作的子女,带去家里的土猪肉。如今养猪的人家越来越少,家里没有养猪的,会在年前买猪肉,买个半头一头。
小年,农历廿四,是我们那边的小年(同很多地方不一样),上一辈人都很重视,我们要在小年上坟,吃小年夜饭,放鞭炮,以前能回来的都会在小年前回家团聚,如今在外工作的都不太可能回得来,一是单位放假没有那么早了,二是太早回也很无聊。为了让家里的老人过小年不孤单,前两年我都请假早回,今年也是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小年。
年味的表现在年货准备中,瓜子、花生、开心果、花生、板栗、各类核桃、松子、夏威夷果、糖果、果冻…各类干果;一捆捆的甘蔗,一箱箱的苹果、梨、橘子、柚子最必备;对联、福字、春字、字画,鞭炮,烟花,新年换新不可少;除了其他的菜,每家每户都会在年前准备几条甚至十几条的鱼养在桶里,农村买鱼不容易,春节亲戚来的时候,这些鱼都会派上用场…
那些美食
年味的表现还在妈妈做的特色小吃上,这些吃的就实实在在属于老乡才懂的美食了。过年最忙最累的就是妈妈们,年前几天都在准备这些吃的,忙前忙后,没有停歇。
年前
农历廿七、廿八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陆陆续续往家赶;农历廿九,打扫卫生,擦桌子,擦玻璃;
农历三十,一早贴对联、福字、字画,下午准备年夜饭,农村必备蹄膀、猪蹄,这是全中国人民最有年味的一件事了,一年到头,全家相聚就为这一顿团圆饭,上碗筷,全家有几个人上几副碗筷,就算家里有人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回来,也一定要算上他的碗筷,饭前点香,放鞭炮,吃年夜饭。
吃完年夜饭,家里的灯要全部打开,直到大年初一的早上。家里大人聊天说事,打牌,喝酒...小时候我们都会洗头洗澡,换上新鞋,出门找小伙伴,买鞭炮;这几年都会出门约上最好的朋友逛大街,聊天叙旧,今年在家过年的格外少,晚八点,闲逛无聊,回到家中看起春晚。
我觉得人们眼中的年味越来越淡,不是过年的习俗变了,而是对于城市生活而言,乡村的娱乐活动单调,自然家里待久愈发觉得无聊。
过年依旧,过年的传统文化依旧,新年的祝福依旧,新年团聚的愿望愈发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