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走出“原始舒适区”。
大学毕业后,我在学校里工作了整整十五年。十五年里,我只会用了一本教科书,只读了一本教学参考书,只会照本宣科,跟机器一样麻木,没有想法。
不用担心饥饿和寒冷,不需要承担责任,不用经历冷眼,就像在妈妈子宫里一样舒适。
选择了子宫状态,就意味着选择了原始舒适区,同时也选择了零认知。
十五年零认知让我痛苦不堪。
明明已经肉身长大,可是心智没有长大,这种痛,是真痛!
2015年,我终于从学校离开了,自己开了一家小学语文培训机构。当我走出体制,走向市场的那一刻,我选择的也是痛。只不过市场的痛是“痛快”,安逸的痛是“痛苦”。既然都很痛,在痛苦和痛快之间做一个选择,我宁可选择痛快。
因为,市场会倒逼我学习,学习使我快乐,创造使我愉悦。
说实话,刚辞职那会,我只有勇气,没有实力。我不会写作,也不会教写作,但我一颗破釜沉舟的心,一生要为自己活一次,如果死了,我也值,我要改变我自己!
很幸运的是,一开班,就有不少学生来报名。因为我在学校积累了不错的声誉,对学生负责,讲课细致认真,所以很多家长一听说我辞职了,就慕名而来了。
但仅凭着学校的教学经验,在市场上长久做下去是远远不够,家长不是让你讲课内的,他们需要的是课外拓展。
因此,我不得不没日没夜地搜集资料、研读文本、备课。第二天如果有课,今天晚上不睡觉也要把课备出来。
如果学生完成的好,说明备课备得好;学生完成的不好,说明备课备得不好。市场不会欺骗你,市场就是实打实。
有时候如果学生完成的特别不好,作文没几篇优秀的,晚上我就彻夜难眠,反复思考问题出在了哪里,早上一挖开眼睛又在想今天要如何改进,要看哪些书学习。
这就是压力和痛苦倒逼学习。
当然,在市场推着我走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是成长。我备课的进步,对文本技巧的捕捉能力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让我很有成就感。
这就是动力推动着我的进步。
试想,如果没有当初鼓起勇气从子宫坠落,我永远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成长。
二、 费曼思维,和需要我的人交朋友。
费曼思维是输出倒逼输入。
我就是这样的。
刚辞职,我是课外市场的新手。有时候,刚学到一种方法,加上自己的材料,就立刻拿来实践。第一遍讲,条理不清晰。第二遍,第三遍,就越来越熟练了。我不仅讲给我学生听,我还讲给我工作室的老师听,这些老师也是我的朋友。先给老师们讲,让她们反馈听后的感觉,进行调整,再讲给学生听。
费曼说,听课的吸收率只要5%,阅读的吸收率10%,听与看的吸收率是20%,小组讨论是50%,实作演练是70%,转教别人,立即应用是90%。
直到我看到了费曼学习法,我才知道我一直用的是最有效的学习法。
三、 刻意练习法。
在挑选文本、赏析文本上,我刻意练习。看几十篇文本,挑一两篇,我一眼就能发现哪篇给学生使用,效果很好。在赏析文本上,我也有自己独到的感觉,从宏观、中观、微观,一下子就能捕捉到技巧点。
这是几年来,天天刻意练习的结果。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四、 框架法。
我们是碎片化的时代,如果每天看到的是碎片,头脑里积累的也是碎片。
先要搭好框架,然后把每天看到的碎片往框架里填充,这样碎片才成体系,每天看信息的时间才没有浪费。
五、 垂直领域,深耕细作。
这些年,我没有移情别恋,一直都在小学语文领域里耕耘,虽然人笨点,起步慢
点,但是已经比体制内的老师,比我在学校里的那个时候,进步了太多太多。
六、 总结复盘。
每天一,都是我给家长反馈上周课程内容的时间。每次反馈都会发现自己的一些好与不好。虽然周一是很想休息的一天,但是仍然咬牙坚持反馈了,收获还是很大的。
七、 投入专注,勤奋努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除了周二偶尔休息,我都在听课、备课和上课。
我相信,一个人虽然慢点,但是久点、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