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低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难度》,看到这个标题你是怎么想的?你同意张文质老师的这个想法吗?你由此想到了自己的哪些教育故事?
这么多年看张老师的书不少,听他的讲座,他的言说也不少。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张老师的记性不错,张老师特别会共情,或者说是会理解人。
《教师的使命》这本书第1辑第1篇《我们低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难度》,看标题我就很认同。和朋友们聊天,朋友们无不羡慕地说:"你们当教师太好了,一天就那么几节课,有周末,还有寒暑假。"
朋友说的课节和假期是事实。每天的课表就那么几节课,也的确有假期。但事实上,很多人是不怎么乐意当老师的。因为老师的时间是没有界限的。
现在是放假时间吧?刚刚我才批改完了学生的作业。之前还和家长沟通过。批改作业和家校联系这些是没有记在工作时间里面的。在假期,家长向你了解孩子的状况,你总不能不回应吧?备课和批改作业,这也算是日常的工作。在学校做不完,带回家做理所当然,但绝对不能算加班。这些还属于教学范围之内的,教学外的一些资料,一些材料,该弄的时候也是要弄的。
上课,除了教学知识,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更是重中之重。而有些孩子很特殊,有时你再怎么努力也很难看到他的进步。但你又不得不关注他,因为他除了不学习,喜欢做很多事。比如动手打同学,比如上课不进教室,而是跑到危险的地方去玩。成绩差点最多就挨批评,安全出问题,可能就吃不了兜着走了。遇到这样的孩子,你每天都要操碎了心。
张老师在此文中提到的很多问题,很多观点。我都深有同感。但其中一个,有点不同意见。
主观上你不会考虑一定要放弃谁,但从结果看你一定会放弃一部分学生。而这个放弃我可以公正地说,这不完全是你的责任。因为只要有这样的班级制,你就一定会放弃一部分责任——这跟父母的做法差别就大了。对父母而言,只要是他的孩子,他都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孩子;而教师呢?是做不到这样的。在现有的教育机制运行之下,我们也不可能这么去要求他,这个要求太高了。——P6
为什么特别把这几句话摘抄下来?首先有一个观点是常态,虽然教师不会考虑一定要放弃谁,但有时确实会放弃一部分学生。因为时间与精力所限,因为孩子的基础与学习状况不同,有时教师真的会有一种无力感。就是不想放弃,但很多努力都于事无补。
张老师提到的,对父母而言,他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孩子,而教师做不到这样。在乡村学校,事实正好相反。很多时候,一些特殊的孩子,首先是被父母放弃的。教师要通过很大的努力,经过很多沟通,才能把父母拉回到教育孩子的共同战线上来。
这样的情况我不止遇到过一例。
因为有些孩子的智力很不错,但因为低年级习惯没养成,基础比较差。这些孩子表现出来是特别调皮。特别容易让父母失望。但作为老师,作为比较专业的老师,你可以预见孩子可能的美好。你便会舍不得放弃。只是单凭你一个人的力量,你是很难改善一个学生,特别是一个基础差习惯上有问题的学生。这种改善是需要家校合力的,是需要学生有特别强烈的自我成长意识的。
在乡村学校,为了这些可能变好的孩子,有些时候老师要设计比较完善的方案,要花费成倍的时间与父母沟通,对父母对孩子进行指导。
所以在乡村学校,当好教师是更为艰难的。
当然,如果你足够专业——这里的专业不只是指学科上的专业,还指向育人的专业。教师只有不断地让自己更专业,才能了解孩子,理解父母,不那么焦虑,才能利用各种资源,助力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