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少出任会稽内史,刚到任上,支道林正在那里。孙兴公对王逸少说:“支道林的见解新颖独到,心里所考虑的实在美妙,你想见见他吗?”王逸少本来就有超人的气质,很轻视支道林。后来孙兴公和支道林一起坐车到王逸少住处,王总是保持距离,不和他交谈。不一会儿支道林就告退了。后来正碰上王逸少要外出,车子已经在门外等着,支道林对王逸少说:“请不要走,我想和您稍讲几句话。”于是就谈论到《庄子·逍遥游》。支道林讲了洋洋数千言,才思文采新鲜奇特,像繁花烂漫,交映生辉。王逸少于是敞开衣襟,解开衣带(不再出门),留连不止。
【原文】
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人物】
王逸少: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时期书法家,兼善隶、草、楷、行各体,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有“书圣”之称,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永和十一年(355)称病弃官,升平五年(361),卒于会稽金庭(今浙江绍兴)。
支道林: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家世事佛,二十五岁出家,精《般若道行品经》,曾著《圣不辩之论》、《道行旨归》、《学道戒》等论书。在《即色游玄论》中,他提出“即色本空”的思想,创立了般若学即色义,成为当时般若学“六家七宗”中即色宗的代表人物。支遁是一位典型的清谈家杂揉老、释的僧人,以好谈玄理闻名于世,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所注《庄子·逍遥游》为群贤叹服。
孙兴公:孙绰(314—371),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少爱隐居,喜游山水。博学善属文,以文采著称,与许询为一时名流。工书法,张怀瓘《书断》列入第四等。曾撰《遂初赋》《天台山赋》,辑有《孙廷尉集》袭封长乐侯,初为太学博士,迁尚书郎,出任章安县令,建威长史、右军长史、永嘉太守。晋哀帝时,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阻止大司马桓温迁都洛阳,迁廷尉卿,太和六年(371)去世,享年五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