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床到岀门,小孩儿总共只需要做几件事,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却需要大人不停地提醒、下指令
叠被子了吗?没有。——催。
装书包了吗?没有。——催。
铲猫砂了吗?没有。——催
每催一次,大人的火气就往上蹿一分,到最后,往往以吼来为这部“催催催”交响曲压轴。这一早晨下来,弄得大人烦躁恼火,小孩儿心情沮丧。然而第二天,历史又一次重演
其实,催的多了,孩子就对催促产生了免疫。那时,常规性的催促已经不管用了,孩子会想
嗯,大人刚开始催,看来时间还早,还可以玩一会儿。直到动用重量级的“催促+发怒”,孩子就知道:嗯,这回来真的了,看来是到时间了
慢慢地,催促的大人和磨蹭的孩子在无意识中形成了默契:不催—一不动;小催—一小动;吼着催—才动
所以我们对于自控力的小芽一点时间,让它慢慢破土长大。
这个等待的过程其实挺考验耐心的。
很多时候,我们怪孩子动手能力差,磨磨蹭蹭。你有没有想过,是不是自己不敢放手造成的呢?
为什么一见孩子做的不好,就赶紧迎合上去帮忙,打破规则呢?很多时候,孩子并不需要你的帮助,而是需要你温和的坚持。
因为当他们看到了父母的态度,就会调整自己的行为。很多时候的磨蹭,只是一种换来父母包办的手段。
当孩子的正向行为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他们就会在自己的轨道上自觉地运行着,就好像每个行星都有自己的轨道一样,你不能去用外力粗暴地干扰。
85后斜杠麻麻一枚,育娃路上太多困惑与不解,一路在学习,一直陪娃在成长,始终不忘一颗培养健康宝贝的初心!身为人母,方知不易,欢迎同频的宝妈与我链接(shuiguotuan11),抱团成长永远比一个人摸索要高效的多,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