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告诉你以后别人打你,你就打他,打不过你就咬。”如此彪悍的妈妈,我不禁回头张望起来。
带儿子们到肯德基吃饭,遇到如此的一幕还是头一回。原来几个小朋友在儿童游戏区玩耍,有一个年龄大约两岁的小男孩儿,吭哧吭哧的爬到滑梯上,还没站稳,就被一个比他大一点的宝宝一下子推了下去,孩子顿时大哭起来。
此时,孩子的妈妈飞跑过去,一把抱住孩子,就开始教训起推人的孩子来,那个推人的孩子顿时被这个妈妈的架势吓到了,也开始大哭起来。一下子乱作一团。
孩子不一会儿就好了,都不哭了,此事也就该翻过篇章了。可是这个妈妈呢,把自己的孩子抱到一边,一边哄着孩子,一边数落着他,“以后谁要打你,你就打他,不要学的这么软弱。”照这个妈妈的想法,刚才他儿子就应该一把把那个孩子再推下去,而不是唯唯诺诺的在那里哭泣。
这位妈妈彪悍的声音,顿时传入了在场的每一位人的耳朵里,而孩子却是一脸的蔫懂和迷茫。
我不敢想象,在以后的若干年,他儿子长大了,被他如此教育下去,会怎样?总是惹是生非,用暴力解决问题,她该怎么办?
“那位阿姨说的对不对”我趁机问我儿子。
“不对。”
“那要是你该怎么办?”
“那要看人家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了。”
“如果被人欺负了,打不过,我就跑呗,要不就告诉家长和老师,我才不去咬人家呢?”
儿子的回答我还算满意。
儿子一直以来都不是什么好战分子,在幼儿园在小学,也曾遇到过类似别人打他一下,或者骂他一下的事情,他好像都是置之不理,或是先自保,
记得最深刻的一次是别的同学在他将要坐下的时候,把凳子故意踢了一下,让他狠狠的摔了一跤,头一下子摔倒了桌角上,鬓角处被磕破了,当时把老师都下了一跳,赶紧联系家长,当我急匆匆的赶到医院,儿子还笑咪咪的对我说“妈妈,没事,不疼了。”那个家长不停的向我们道歉,数落自己的孩子。
而作为家长的我,看孩子那样,心里怎么能不难受,再听大夫说,以后可能还会留一块小疤痕,我更是想狠狠的说一顿那个熊孩子。可是在孩子的面前我没有那样做,我只是淡定的说“没事,伤口不算大,先治疗吧,孩子们打打闹闹都很正常,但是以后注意点儿就好了。”
那位家长可能见我的态度不是那么强硬,也没找他们什么麻烦,突然反倒不好意思起来,不停的向我们说着道歉的话。而两个孩子在那边又说又笑的好像又没事了。孩子们的友谊从来都是说好就好,说坏就坏,那么简单直接。
曾经记得不知道在哪儿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孩子就像一只洁净的玻璃杯,拿过它的人会在上面留下水印。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脏,有些父母把杯子摔裂。
在孩子出来驾到到这个世界上时,他们用探求这这个世界,那么纯真,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而我们的家长也许更应该向一个引领宝宝们探求这个世界的导师,我们不能总是把自己的理念强加给孩子们。
在面对孩子被欺负这件事情上,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个受气包,被人欺负。但是当这件事情还是发生了,作为家长也许我们更应该相信我们的孩子也有应对被欺负的能力。
我们试想在三四岁的年龄,孩子又懂得了什么是欺负与被欺负,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好就是不好,好就是好,也许就是处于一时的兴起打打闹闹,而不小心把别的孩子伤了,还把自己吓一跳。我们家长还在为此生气,他们那边又和好如初了。
孩子总有长大的那一天,我们不可能保护他们一辈子,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也许,才能让他们快速的成长,而家长更应该正面的去引导孩子,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让孩子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