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一部讲爵士乐队鼓手的故事,不如说是一个狠毒老师培养牛逼学生的故事。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是,老师得够毒,学生还要撑得住。用一句俗话说就是:老师虐我千百遍,我待老师如初恋。
这部电影真的做到了,而且让我异常震撼。
震撼之于,我瞬间脑补出了三部同类型的电影《浪潮》、《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
如果没看过的,可以抽时间看下这几部电影,其中以《死亡诗社》最具代表性。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来说这部《爆裂鼓手》。
说这个故事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另外一个人——查理·帕克
查理 · 帕克 (CharlieParker)
绰号 “Bird(大鸟)”,1920 年 8 月 29 日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堪萨斯。
是爵士史上最伟大的中音萨克斯风手,更是爵士史上最才气纵横的萨克斯风手。 帕克是一位极具个性的音乐家,14 岁时中途辍学,一心钻研音乐。
1955 年 3 月 12 日,帕克在纽约州纽约市逝世,年仅 35 岁。
这里不是要说他的身世,而是要讲一个发生在查理·帕克身上的故事。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查理·帕克在最初与他的好友乔·琼斯合作时,虽然当时查理·帕克已经小有名气,但在一次演出时,因为查理·帕克的表现并不是那么好,乔·琼斯异常生气,当众直接将镲片砸到了帕克的头上,乔·琼斯的举动让帕克非常难堪。
在这之后,帕克并没有怨恨乔·琼斯,而是暗暗发誓再也不要被嘲笑。于是他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刻苦训练,最后就成为了20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爵士乐演奏家之一。
之所以讲这个故事,主要是因为这个故事在整部电影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故事主人公安德鲁·尼曼是谢弗音乐学院爵士乐团的鼓手。
在一次深夜练习的时候,被学院最有名指挥老师弗莱彻看到,并进行了一次简短沟通。也就是这次沟通,让弗莱彻并对尼曼的演奏能力产生了兴趣。
弗莱彻的名气不仅来源于他的能力和带过的乐队的成绩,还来源于他的严厉、苛刻和粗暴。
他的乐队练习完全不是在练习,更像是一场战斗,任何一点瑕疵都是不能被原谅。
尼曼一开始是在拿骚乐队,后来被弗莱彻粗暴的选进了他正在训练的录音室乐队。在谢弗学院,能进弗莱彻的乐队不仅是对自己演奏能力的肯定,更是一种无尚的荣誉。所以尼曼为此暗爽不已。
但尼曼不知道的是,他正在走向弗莱彻为他精心设计的地狱之路。
被通知的上课时间是早上六点,可实际上课时间是上午九点。
第一次在录音室乐队练习估计就让尼曼终生难忘。
原本以为自己是主力鼓手,结果只是给主力鼓手翻谱子。
长号乐手梅茨因为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跑调就被开除了。因为弗莱彻知道梅茨并没有跑调,但让他无法接受的是梅茨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跑调。
紧接着就到鼓手尼曼这边的问题了,因为鼓手一直找不到弗莱彻要的节奏,弗莱彻让尼曼来演奏,但尼曼依旧找不到他要的节奏。这让弗莱彻大怒,先是对尼曼脏话连篇的漫骂,然后是毫不留情的打脸,连续扇了四次耳光,最后还把嚓片砸向尼曼。
整个练习场就像凝固了一样,弥漫着厚重的紧张和恐惧感。
电影演到这里,让我彻底感受到弗莱彻的狠毒,这与《死亡诗社》、《浪潮》、《放牛班的春天》中那三位循循善诱的和蔼老师完全不同,弗莱彻的爆裂程度恐无人能及。
或许你还会意识到,这个桥段似乎和查理·帕克的故事有点类似,弗莱彻就像乔·琼斯,而尼曼就像是查理·帕克。
从这个角度来看,弗莱彻似乎并不是那么可恨,至少他这样做也是为了他的学生能更快的提升。
但弗莱彻的“暴行”还远不止于此。尼曼的地狱之路也才刚刚开始。
被羞辱后的尼曼开始苦练,就如同查理·帕克那样。
然后是林肯中心演奏的场景,因为主力鼓手丢了乐谱,尼曼有机会顶替主力鼓手。演出非常成功,尼曼也非常开心。演出结束后,原主力就被弗莱彻直接换成了尼曼。
正当尼曼觉得在录音室乐队的地位逐渐稳固,并庆幸自己的努力付出开始有回报时,弗莱彻又找来了一个新鼓手康诺利,理由是担心尼曼出问题,可能让他的乐队蒙羞,所以他必须两手准备。
尼曼为此很不爽,但依然默默的忍受着这一切。
电影讲到这里,有人一定会想,尼曼为什么能够忍受弗莱彻如此狠毒的教学方式呢?
答案就在接下来穿插进来的一段家庭聚会。在聚会中尼曼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
当他们谈论到查理·帕克时,父亲说:
难道你也想像他一样在34岁就因酗酒吸毒而身无分文的死去吗?
尼曼说,比起健健康康的活到90岁,却没人记住,他更愿意接受被人们记住,即便34岁就身为分为的死去。
所以,尼曼隐隐觉得弗莱彻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逼他成长。这种方式一定可以让自己变的更强。即便他的方式已经让他接近崩溃,但他还是要坚持下去,因为他想要成为像查理·帕克那样真正有影响力的人。
说到这里,如果你觉得尼曼一定可以经受住弗莱彻的考验,最终取得成就,那接下来的剧情可能会让你大失所望。
因为尼曼崩溃了。
康诺利的出现,让尼曼倍感压力,于是尼曼又开始了他的训练模式。
在临近林肯中心的演出前夕,弗莱彻又一次给鼓手施加了巨大压力,鼓手因为打不出弗莱彻要的鼓点,于是整个乐队都停了下来,等待鼓手打出弗莱彻要的鼓点,以至于整个团队练习到凌晨2点多才结束。
尼曼在这次高强度的训练中完成了弗莱彻的要求,但这一切还没完。就在林肯中心演奏的当天,尼曼因为大巴抛锚,中途租了一辆车到了演出现场,因为时间紧张,他把鼓槌丢在了汽车里。
这让弗莱彻发现了,本来是可以借别人的鼓槌用一下,但弗莱彻不同意,非让他自己回去拿,这让尼曼接近崩溃。
然后紧接着他去拿鼓槌,就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时间紧张,他在开车的过程中出了车祸。
尼曼为了这次演出也几近疯狂,他从车里爬出来以后,不顾满脸的血迹,硬是赶到了演奏现场,开始了他的演出。
但这次他搞砸了,他也崩溃了,同时他也把压抑在内心许久的怨恨发泄了出来。
最后,尼曼被开除,弗莱彻被控告用极端的方式教育学生,他不愿为此道歉,也离开了学校。
故事还没有结束,最后的高潮正在接近。
尼曼离开学校以后,就没有再碰他的架子鼓。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酒吧遇见了弗莱彻,彼此很坦然的聊了起来。
弗莱彻又向他讲述了查理·帕克的故事,又提到了乔·琼斯,他想说,作为一名老师,他有必要像乔·琼斯一样严厉。
因为他无法接受“不错”这两个字,在他看来这两个字是非常害人。如果当时乔·琼斯不是扔了镲片,而是说了句“不错”,就不会有伟大的查理·帕克。
此刻,尼曼心中早已没有了怨恨,但他还是问了一句,你不觉得这样太过了吗?会不会让下一个查理·帕克灰心?
弗莱彻说: 不,不会,因为下一个查理·帕克永远不会灰心。
弗莱彻还说:我坚持这样做,并以此为荣,我不会为此道歉,因为我就是对的。
电影最后的高潮非常精彩,我就不再剧透了,反正强烈推荐你去看。我不知道所有看过这个部电影的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在这里,我只用一句话来说下自己的感受:请珍惜身边每个对自己严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