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奔三的人生阶段,生活依旧是偶尔晴时多云偶尔有阵雨,按朋友的总结,就是偶尔少女欢快,偶尔姨妈带血。一切只因为我选择了一条貌似“与世界为敌”的道路,说貌似,因为这是一个地域性的相对概念,在一个四线开外的城市,社会的宽容度及世俗观念的局限性有时会可怕到将你吞噬。这也印证了这两天很火的一个段子,我做了些应景的修改,就是,
“你努力提升自己。认真工作,保持阅读,定期锻炼,热爱生活,为人仗义,朋友很多。然后呢,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你不过是个不想结婚生小孩的心理变态。 ”
我就是那个别人眼中的变态。不是我玻璃心地对号入座,这是我一个大龄剩女周边水深火热环境的真实写照。不过,这其实也是个全国性的社会问题,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类似“你没必要活成所有人喜欢的样子”、“等待,是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我愿你所有的坚持,都是为了自己”等等诸如此类的鸡汤软文充斥微信订阅号、朋友圈、微博等自媒体阵地,阅读量还特别高(是的,我无耻地点进去了)。
但如果你认为,接下来我将开启祥林嫂模式,絮絮叨叨、自怜自哀我的被催(悲催)史,那只能说,你猜错了结局。
因为这些,对我来说,真的没什么可抱怨的。能困扰我的,只能是我在乎的。
一直都在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过活,不对世俗低头,不为结婚妥协,只对自己负责,妥妥地活出了个区域范围内的例外。按理说,我应该过得很随性洒脱。但事实是,我并不快乐。
因为从心,所以我的生活轨迹从来无迹可寻,颠沛流离、兵荒马乱是我的日常,能留下足迹的只是我短暂的歇脚,都是为了下一场不确定的旅程积蓄能量的。罗胖说,愉悦来自于稳定,有趣却源于不确定性。按这样的逻辑推算,我的日子大部分过得有声有色,小部分寻死腻活,就可以总结为虽然有趣,但不愉悦。
朋友说,万物都是平衡的,你远离了这个年纪该有的琐碎生活的打理,就该承担起一个人的孤独与寂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没有可比性,也很难说到最后谁过得更有意义,活得更精彩。因为我的不放弃,不将就,我的确活出了自我,获得了自由,试想回到当初,我还是会如此选择。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是五个女主当中最有社会印记的一个人物,相信很多出身于小县城、小山村,再到大城市打拼的都市青年都很有代入感。就是这个角色,让我对编剧又爱又恨,爱的是她写出了一个想要挣脱固有阶层的小人物,在费尽心机跻身上一阶层的过程中的艰辛跟无力,恨的是她触及了“社会痛点”,她把樊胜美写得如此不堪,甚至不惜把她定义为捞女,相信在追剧的奋斗青年看到这儿的时候,不免有些愤懑,因为她把这一群体写死了,并且似乎在宣扬一种理论,你要安分地接受宿命安排,不要挣扎,不要试图与命运抗衡,这一切都是白费功夫。我承认我刚开始也很愤慨,并对这样的人物安排很不服气。但恢复理智后,明白这样的一个虚拟人物也并不能代表一整个群体,也就不再纠结。
但这个人物让我在一段时间里对自己产生质疑,我是为了摆脱家庭印记及固有的社会身份,想去上一阶层里掐尖儿才这样努力吗?从名利的角度看,似乎是这样。但真相往往掩藏于细节。当我发现自己对物质的渴望还不如对一本书的渴望时,我才真正认清自己——我只是想做最好的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不是每个人都能按自己的意念而活,可以说我是幸运的。关于生活,不管是在现阶段拥有美满婚姻的你,还是依旧单身狗着的我,不管你是保住愉悦放弃有趣,还是像我捡了有趣丢了愉悦,日子依旧向前,明天太阳照常升起。像这样的情绪小插曲,可能让你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也可能让你拨云见雾、云淡风轻。不管怎样,生活本就是一场兵荒马乱,你我都在劫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