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妈眼中,我就是一个不入世的孩子。不入世的同义词是没心没肺、长不大、不务实。
我妈一直觉得我不肯听从她的安排,在家里安守本分的接受她的工作安排是一种反叛。事实上,我妈想让我回家工作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我两年前毕业的那个夏天就开始拉响,一直持续到现在。每当假期回家,我吃着她特意煮给我的汤感慨说,真好喝。然后我妈就接着我的感慨说,好喝是吧,只要你回来工作,你每天都可以喝到,你说你怎么那么倔,在家工作有什么不好的?听从安排有什么不好?你咋就那么不乐意了呢?
我的不乐意从两年前就开始表明,但我妈的苦口婆心的劝说不灭。每次在家或者跟她通电话,总会扯到这个话题。我的拒绝听从安排在我妈眼中成了不务实、没心没肺的人。我的理由是广州比家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我目前挺享受当前职业的成就感,新的行业给我更多的挑战跟学习的机会。
从前总觉得家乡小,装不下自己的理想,但是离家在外,我妈的理想就是我能在她身边,干着一份稳定的工作,能每天回家吃她做的饭,喝她熬的汤,每天能见到我。所以假期要上来广州的时候,我妈说,你有空的时候多回来让我看看你就好了,你不想做的事情我不勉强你。我瞬间心酸到想哭。
我的执着是对理想的追逐,但我妈的妥协让我有了自私以及内疚的感觉。我妈认为我做事欠缺考虑,没有为未来做好一个全盘的打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价值观,可能在很多方面无法做到相互理解,但我也希望可以能彼此谅解。
从前妈妈在这件事情上无法谅解我的执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倾注了很多爱在里面。儿行千里,母牵挂。而年轻的我们,总向往远方,总觉得未知的远方有更多的吸引力,于是独行千里,只为心中那份对未来的探索跟神圣的向往。现在她妥协,缓解从前的态度也是因为对我的爱,从而支持我的选择,仍由我自己折腾。现在的我还是没有很厉害,但是我希望用多一点的努力去掌握更多一点的加分项,平衡我的不厉害。从而也敬自己还能有力气去折腾生活。
国庆期间跟我姐姐去看了《缝纫机乐队》,关于理想这个问题。可能千人千面。通过这部电影,我对理想这两个词,有了一层新的认识。记忆犹新里面有句台词,钱可以救命,理想不能。有那么一瞬间,难过的想哭。
有人说过,有理想并不等于有能力。但是有理想,至少比别人心中多股劲,也比别人多那么一点点的可能。
16岁的时候,我想要当一个很厉害的写字的人,那时候拼命写稿子,然后一篇一篇的投在校刊跟家乡的报纸上,那段时间,报刊上小小的板块是我关于青春年岁骄傲的资本,也是爸妈脸上骄傲的微笑弧度。即使拿着报社给我很少的稿费,但是我仍旧乐得像个300斤的小胖子。
18岁的理想是当一个出色的记者,报道平凡世界里的多种多种。但是我爸说,记者太累,咱还是换个更舒服更靠谱的理想。但是我高考以语文第一,数学50分输在高考的那道独木桥上。
20岁的理想是想要做个设计师,选择不了自己想要读的中文系,我拿起剪刀想要裁剪自己喜欢的衣服,但是很多东西在兴趣跟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我爸妈尊重我的选择,但是这种尊重建立在我被刷后的难过跟心酸上。
24岁的时候,我仍旧想要手敲键盘,写自己喜欢的文字。但是我妈觉得女孩子嘛,安静的做个教师,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只是我干脆直接拒绝让她倍感受伤。出来社会,往往狠狠撞了南墙才知道什么是现实。但现在我的赤子之心还是红彤彤、我的横冲直撞还在继续,并且享受现实带给我的林林总总,现实荆棘丛生,但我还是想试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来。
现在,我妈眼中不入世的我,没有拿剪刀或者走上电商的行业。毕业之初,去了广告公司,今年4月,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一脚踏进了金融行业,做个金融行业里的文案编辑,看着不同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编辑着并购的原创文。看着财富号上自己文章5个数字的阅读量,我还是有点沾沾自喜。每天看着不同上市公司个亿、十亿的现金流量表、负债表总有种世事难料、人生就是个逗逼的感觉,这个时候我就想起我高考那个令我伤心到现在仍旧无法释怀的分数。
到现在你问我理想是什么,我要沉思良久,良久过后仍旧无法表述清楚我的理想是什么,先生存再生活,道理都清楚,只是现实比道理更要残酷与深刻。理想对于我来说,只剩一个迷茫模糊的影子。我不知道现在的我追逐自己喜欢的工作,毫无保留的好好努力,享受自己当前的生活算不算对理想的另一种忠诚。
如果虔诚生活,做个乐活不入世的人,何尝不是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