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则之前卖创意T的收获。
创意T这种东西,100%是创意驱动的,什么意思呢?没有人愿意撞衫啊!尤其是这玩样儿买的就是创意!
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朋友圈里的传播基本不可能形成转化,因为人们会直接避开朋友分享的创意T,就算对方可能并没有买,这背后是个心理的博弈。
没有人买呢,就导致卖T的网站订单量低,低到单件成本压不下来,甚至印厂都不给下。反正供应商侧的议价能力也好,品控也好,都占不到优势。
所以在这方面创业的团队,都会选择团体定制作为切入点,因为团体一般都不会买太少。
但试下来的结果发现,团队定制T恤的周期普遍都要长到一年左右,还很不稳定——大家意见不统一,干脆不定了。最要命的是这类产品的可替代性很强,上淘宝就能满足。即便偶尔有订单,也是部门/小团队的比较多,单量比2C大不了多少,反而由于定制性强,复用率趋近于零。
而能够一下壕购500+的买家纯属天上掉馅饼(实际上大多是因为相互之间认识)。因为创意T的ARPU值很高,并且主要体现在营销费用上——要先植入概念:团体定制T恤,就上XXX,导致这些钱短期内都拿不回来。然后团队就破产了。
所以呢,比较健康的玩法是抱大腿,并且只抱有铁杆粉丝的大V或品牌,保证转化率的同时,万一印太多,大V的长尾也能消化库存。
大V躺着赚点零花钱;而对大V的粉丝来说,又是一种身份/逼格的象征。完全是个三赢的局面。
其他形式,基本不可持续。杯子的、手机壳的、笔记本的,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同理。
所以如果想把创意T做到盈亏自负,一定只找大腿抱,别的任何没有品牌忠诚度的一概不理(比如招聘渠道的B端)。并且夯实自己,提供各种标准化解决方案的选择、组合和打包,做到让大V省心。
但是这里有个悖论,如果有一个团队,一端能把供应链管得老老实实,另一端能在线上提供各类玩法,比如众酬的、比如根据各种条件实时算价的,甚至是把传播时的各类玩法都设计好(有点类似ping++)。这样牛逼的团队随便干点别的什么,都会比卖T恤要活的好得多得多。
延伸结论:
2C的推广,随便丢点钱出去,分分钟就有回响。而2B的完全不是,一来命中关键决策人的几率很低,二来就算命中了,决策周期也很长。
2C唤醒消费欲望的那套玩法,在2B根本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