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挑战又一次断了,这次我决定退出挑战了,并没有多少犹豫。
其实断更只是一个契机,退出挑战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不想再给自己的写作增加那么多束缚。做了这个决定之后,我的心里不再感到遗憾,反而是一阵轻松。
参加日更挑战确实可以督促我写文,但也让我把它变成了一项任务,导致经常敷衍。这种敷衍让我觉得自己很虚伪,明明写不出来,还要凑点字数去打卡,写的东西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开。
有了日更xx天的徽章又怎样呢?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大进步。有句话叫作,不要假装很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有没有进步看的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你到底做了多少改变。
再者,当日更变成一种任务,就会产生心理压力。我本来就是一个内耗比较严重的人,压力大就会思维不受控制,胡思乱想,静不下心来做好手头的事。既然日更挑战已经变成负担,那就卸下包袱,回到自己写作的初心吧。
我其实早该做这个决定,只不过一直都在跟自己较劲。但知道一个道理跟真的明白之间,差的是对自己的了解。直到前几天我才明白,一直以来我都在抗拒那个不够优秀的自己。我要求自己做到这个做到那个,但最后的结果往往都事与愿违。于是这个抗拒越来越强烈,强烈到我甚至很多时候想要毁灭自己。
我记得知乎上有人问,绝望的时候是什么支持你活下去?我当时回答,大概是不想到死都讨厌自己吧。是的,我想自己活得快乐,但不是无知无畏的那种快乐,而是洞悉世事后的通透产生的快乐。
因为这么点小事这样说可能显得过于严肃,但它只是我拧巴人生的一个缩影而已。
不过庆幸但是,我正在走出这一步。既然从来就不是自律的人,就没必要对自己有太高的要求。做不到就不强求,我需要的是从0到1的突破,而不是要一下子冲到100。
每一件小事都是了解自己的契机,只不过此前的我一直都对这些机会视而不见。樊登老师说,情绪并非都是不好的东西。每一种情绪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某种信号,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应它,而非抗拒。正如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言,每一种情绪的背后都是未被满足的需求。了解情绪背后的需求,就是在了解自己。情绪不会凭空消失,压抑它只会让它一直存在,并反复出现。
当然,退出日更挑战不是为了偷懒,只是觉得不再适合自己而已。参加挑战的时候,更一篇只能算是完成了任务,但退出之后,更一篇可以说完全是自己的意愿,这样反而更有收获。
不要让形式遮蔽了自己的初心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