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文入情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其实就将语文这门学科的一读一写的本质要求揭示出来了。要有真情实感,无论读写,都要用一颗真诚的心投入的爱。
今天听了彭老师讲的《秋天的怀念》,我竟然被带动地泪眼模糊。秋雨绵绵下了好多天,潮湿的天气也应了景,让人心也潮湿了。彭老师的开场白简单却直击人心。秋天的怀念是她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初读就热泪盈眶,如今年逾不惑,感慨万千,竟然将泪带到了梦里。缓缓的语调,有些颤抖的语音竟让我鼻头一酸,差点落下泪来,整个教室都安静下来,这样的创境启思让每一个在座的人都很快进入了情感的氤氲地。
最精彩的应该是细节品读那一部分,由于昨天晚上没有休息好,又加上两节连堂课,我极度疲乏,可是彭老师的牵引却让我欲罢不能,我和妈妈经历什么?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我砸碎的仅仅是玻璃吗?砸碎的还有生活的希望,那么哪句话最能体现对生活的彻底绝望?有哪些词语体现?母亲面对我的绝望,又是怎么做的?扑过来抓住我的手,一扑一抓,扑掉的是什么?抓住的又是什么?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想挡住什么?一整串的问题带动了听者的思维,真的是在高速运转,对于我更是精神抖擞。七年级的学生阅历浅薄,对于情感的体验不可能感同身受,又加上文章的赏读只能算起步,不可能自己侃侃而谈。这样的处理给了学生一根线,老师牵拉着往前走,越走越深,越走越远。加上情感的朗读,对朗读技法的指导,师生不断地咂摸品味,揣摩母亲对儿子的那份深沉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那份愧疚。整个课堂都沉浸在一种情感的体味和语言的感悟中。
我回想起我在处理这篇文章时,我曾经试着让学生去演,演史铁生的彻底绝望,狠命的捶打,母亲的扑抓,自认为很好的设计却被学生演得笑了场,如今在这样的情感铺垫下,如果加进这个环节,让学生在下面排练好,真正入情入境,尤其是狠命,尤其是那一扑一抓,忍住哭声的状态,估计很多孩子的情景带入感就有了,印象也会格外的深刻,即使没有成人深有其感,但至少可以成为日后情感的积淀,咀嚼的铺垫。
评课时我们一致认为容量过大,彭老师自己也是在说觉得文章好,句句是经典,字字都含情,就想一个都不放过,可是课堂时间有限,哪能顾得过来?所以对课堂的程序需要做删减,教学目标需要作调整,但是这些瑕疵掩盖不了一个授课老师的真诚,她的真性情串成线带学生趟过情感的河,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