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是你所追求的东西,而是你追求某样东西的过程。
实现幸福有多种途径,但我们就是发现不了幸福。没有哪一种物体、事件、结果或生活环境一定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我们必须自己创造幸福:从事艰苦工作,从事那些能带来奖励的活动。
一方面,如果我们尝试在自身之外寻找幸福,就把焦点放在了积极心理学家称为“外在”奖励的东西上,即金钱、物质、地位或赞许。等我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感觉很好。可惜,幸福的愉悦感不会持续太久。我们会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产生耐受性,开始想要更多,需要更大、更好的回报才能触发同等水平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我们越是尝试“找到”幸福,就越难找到。积极心理学家称这个过程为“享乐适应”,它是长期保持生活满意的最大障碍之一。我们消费得越多、获得的越多、地位提升得越高,就越难感受到幸福。不管我们想要的是金钱、地位、晋升、名气、眼球,或是单纯的物质,科学家们一致同意:追求外在奖励,注定会妨碍我们达成自身的幸福。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着手自己创造幸福,就把焦点放在了产生内在奖励的活动上,即通过强烈投入周围世界所产生的积极情绪、个人优势和社会联系。我们不是在寻找赞美或付出,我们所做的事情,能因充分投入而带来享受,就足够了。
我们越是尝试“找到”幸福,就越难找到。追求外在奖励,注定会妨碍我们达成自身的幸福。
这种自我激励、自我奖励的活动,其科学术语为“自成目的”。我们从事自成目的类工作,是因为它能让我们完全投入,而强烈的投入感又是我们能体验到的最愉悦、最满足、最有意义的情绪状态。
只要经常沉浸在自我奖励的艰苦工作当中,我们就会更频繁地感受到幸福,不管我们在生活中还遭遇了其他什么事情。这是积极心理学最初期的一个假设,也是一个大胆激进的设想。它和我们通常所知的那一套正好相反,传统观点认为:我们需要按照某种方式来生活才能幸福,生活越轻松,我们越幸福。但艰苦工作、内在奖励与持久幸福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了验证,并通过数以百计的研究和实验得到了证实。
而我的问题的一部分也恰好在于对于人生游戏的认知不够,经常把幸福当作所追求的东西,而不是追求这一行动,这一过程,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当我面对一个非常困难的项目时,我习惯于把时间拨到项目达成的那一天,这种预想显然能够起到非常的积极的作用,它使我相信项目必然能够达成,所有遇到的困难都能解决,使我更有信心,解决当下的情绪士气低落的问题,能够专心于解决问题;但是这里面的问题在于总是把幸福寄希望于未来达成的某一结果,某一具体的节点,即使得到的幸福持续也总是非常短暂,毕竟一个项目结束还会有另外一个新的项目,这个游戏结束了还有另外一个新的游戏,如果只关注于通关游戏的快乐而不是游戏过程,快乐总是那么短暂,这也是我总是不开心的原因吧。
现在的问题也是一样,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宏大的、极其远大的目标,至少是7年或者10年的维度,甚至是要持续一生,那我眼睛看着的永远就只有远方,而没有脚下的路了,个中痛苦可想而知。这种心态在工作中也有体现,总跟领导许诺说给我三年的时间我可以把项目做好,业内翘楚,但是三年内不要问我要结果。这是什么鬼逻辑?
这种观念,这种认知的改变可能不是一日之功,至少从我意识到开始,就一点点在做出改变了。比如,我给自己今年工作立的目标,就是在追求转职和长远发展的同时,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貌似不能突破”的突破。毕竟,无论多远的东西,万物同理,一破皆破。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