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城市孩子尚且如此,农村孩子更是了。
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在大集体年代,生产队几乎天天有农活,尤其在“三夏”、“双抢”时期,吃饭像抢的那样,吃个饱就可以,从来不讲究色香味和营养,哪有时间像现在那样处处考虑。农村小孩到四五岁,家长就希望小孩能照顾家里,能多承担些家务。我就属于这种。我是家里长子,当时父亲又不在生产队里干活,家务活、农活的重担都落在母亲身上。在农村最忙的时候,母亲忙着生产队的农活,我们的午饭,晚饭谁来帮我们做呢?大人可以忍耐着,小孩子可不能饿着呢。那时我往往到爷爷奶奶家去蹭饭,母亲是一个好面子的人,去的次数多了,脸上也挂不住。那怎么办呢,还不如自己学着做饭吧。
当时的农村都是用土灶做饭的,不像现在那样用煤气或天然气,那真方便。做饭是容易,只要在大铁锅里,放入淘洗好的米,放入适量的水。一般水超过米一指节的高度,如果是新米的话,还可以浅一些。俗称瓜皮水,就是指水的高度和瓜皮那样薄。然后在土灶后面,拿起一把软柴火,一般都是隔年的稻草,点燃火柴,在嚓的一声后,黄色的火苗就在你的手中燃气,然后把它放在稻草下面,看到稻草慢慢点燃。此时不要迟疑,趁火不是太旺的时候,把稻草伸入灶膛内,再在这点燃的稻草上盖上另外的硬柴。在农村一般都是豆萁柴,所以曹植的七步诗中所说的那样,煮豆燃豆萁。有时也用花萁柴(就是摘完棉花的棉梗),它的火力更旺一些。但是用土灶做饭做菜,这个火候很重要,什么时候用硬柴,什么时候用软柴都有讲究。如果煮饭一味用硬柴,很容易就把饭煮焦糊了不可。这可不像现在的电饭煲,自己会跳闸。一般看到在锅盖沿冒出白色的水汽,此时就不能再用硬柴了,只要利用它的余热慢慢烧着就可以。有时,看到水汽后,再加入一把软柴也可以。稍等片刻,揭开锅盖就可以闻到土灶烧饭特有的味道,这是电饭煲之类所不能具备的味道。要是煮粥的话,一般不能用硬柴,否则很容易潽了,都是要靠软柴,小火慢慢熬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煮粥比煮饭麻烦多了。如果做菜,对火候的要求就更高了,什么时候小火,什么时候大火都有讲究。
我做的第一顿饭,也很简单,就是菜饭!那次,我自告奋勇的表示,我做中午饭,父母回家吃饭就可以。但当初毕竟是小孩子,虽然看到母亲做菜饭很多次,看上去好简单。把菜和饭放在一起煮不就好了吗。我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煮的。饭煮得不错,软硬合适,但是我忘记了,既然是菜饭,我似乎忘记了重要的东西。佐料!!我忘记放盐了,我的菜饭是淡的。此外,做菜饭应该是有油水的,我没有把青菜过油,应该把青菜炒了以后,再放入淘洗好后的米和水,然后再煮熟就可以。我做的饭就是“煮菜饭”,那个味道不会好到哪里。但是母亲却很高兴,没有半点责骂的意思。只是告诉我正确的做菜饭步骤。父亲也很高兴地看到自己儿子可以帮家里干活,摸着我的头,一脸的慈祥。母亲在我的做的菜饭里,倒入少量酱油以增加咸味,同时加了一点麻油,算是增加点油水。这菜饭的味道总算可以入口了。看来,做饭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慢慢的,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学会了农村的一些家常菜:炒青菜,番茄炒蛋、烂糊肉丝、红烧肉、红烧鱼。。。在农村大忙的季节里,母亲就可以放心的把做菜的任务交给我,我做完菜和饭,装在碗里,放在篮子里,盖上毛巾带到田头,给她送饭。往往趁母亲吃饭的时间,也学着帮母亲干些农活。诸如插秧,摘棉花,割稻等等。
农村毕竟是粗茶淡饭,做的菜也比较单一。但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就这几样菜似乎太寒酸了。但是在那个年代,有这些菜也蛮不错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比较好学。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电视也慢慢开始普及,电视里的一些教学节目,尤其是当初有一档节目《外国人学做中国菜》,讲的深入浅出,我还专门买了教材,从此自己的手艺大增。尤其是做糖醋鱼,每次家里有客人来,总是我上灶做菜了。
糖醋鱼,鱼,不讲究。鲫鱼,鳊鱼,鲤鱼或草鱼都可以。当时我钓的鱼中,鲫鱼是大多数,所以往往从做糖醋鲫鱼开始。先把鱼收拾干净,尤其鱼内侧的黑色的肠衣一定要处理干净,如果不处理干净,就会很腥,然后把水沥干。上海本地菜喜欢浓油赤酱,故往往先把鱼浸在盛有酱油的盘子或碗中片刻,以使鱼更加入味。然后起油锅,放入少许姜片,等油冒青烟后(因为当时用的是自家打的菜籽油,油比较大),把鱼放入,这时可以听到一声清脆的“嚓”,鱼进锅里了。此时火一定不要太旺,否则很容易把鱼给煸焦了。完了,把鱼反面,再煸片刻。倒入少许料酒,以及刚才浸鱼的酱油和糖,放入少许水和醋。闷上几分钟,看到锅盖冒热气稍等片刻,就可以看到鱼的眼睛已经发白,甚至有要脱落的样子,说明鱼已经煮熟,而且火候刚刚好,鱼肉也不会老。出锅,放上切好的葱花,再把锅里剩下的汤汁浇在鱼身上,一道美味的糖醋鱼就做好了。记得有一次去北京亲戚家里走动,他们家一般不吃鱼,主要是不会做鱼。听到我会做鱼,兴匆匆的从市场买来了鲤鱼。南方人一般不吃鲤鱼,嫌弃它腥。我也是第一次用鲤鱼做糖醋,但竟然做的有模有样,味道很不错。到最后,连鱼汤都喝干净了,心理那个满足感就甭提了。
做菜几乎也是一通百通的,尤其是红烧类的。诸如糖醋排骨,红烧狮子头等等,都是无师自通了。自己有了小孩以后,没想到小家伙还真的有遗传基因,也喜欢做菜。从小学开始教他,他第一次做的炒青菜,是焦糊的,但是在我和妻的夸奖下,慢慢进步。他对做菜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也越来越好。慢慢的家里主厨地位我就让出了,每当假期,在有些家庭里是最麻烦的事情。家长在上班,而家里小孩吃饭就成问题,往往吃外卖。可我家里就不同,我最喜欢的就是假期,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享受了老太爷的地位,暑假就是他大展身手的时候,他自己对做菜也热此不疲。他感觉自己很能干,很自豪!每次去书店,人家小孩急着买教辅,我家孩子竟然买菜谱!我甚至都开始担心,这样下去是否会影响他学习。但是,结果说明不会影响,反而能增强他的自信心。
对于小孩子,只要你给他机会,只要他自己喜欢,总会把事情做好,不用家长的叨唠和督促。可现在的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小孩的自理能力培养却忽视了。小孩们除了会读书,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不会。即使上了大学了,每逢寒暑假,还在等爸爸妈妈回家做饭,还在嗷嗷待哺。这是谁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