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的声音真好听啊~ 每次有人在面前拨动琴弦,总是能轻易地撩拨我的心弦。
我想学吉他,在好多年前就冲动着想学,可总是拿起了又放下,反反复复好几回。拿起是因为真的想学,放下却因为吉他的琴弦真的好难按响!
我的手天生比较小,手指比一般女生的短。常常怀疑,这可能就是我不能按响琴弦的主要原因,这辈子也许都与弹吉他无缘了。
可是,吉他的诱惑实在太大,那颗不安分的心仍然蠢蠢欲动,我还是想学!今年夏天,我去报了一个吉他班。老师说,刚开始学按不响琴弦很正常,多练几次,慢慢地就能按响了。我半信半疑,心想,我的手这么小,行吗?
练琴的过程就像走进了漫漫黑夜,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弹出来的却都是屁响甚至不响的声音。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弹响,什么时候才能让和弦之间无缝连接?心情从烦躁到愤怒再到崩溃,再后来干脆拖着不练了。我不想再受打击,讨厌经历那种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头的绝望状态。(反思:我们常常轻易地将拖延的原因归咎于 “懒”,责怪自己没有毅力,但那只是表面的现象,深层次的原因是你不想经历做这件事而带来的不愉快的感觉。)
如果没有读过《快乐竞争力》这本书,我也许从此认命地放弃学吉他了。这本书里讲了一个关于 “熟能生巧” 的概念,让我的心重见曙光。它说:
“ 实验证明,当我们学习新东西,完成新任务,展开新谈话时,我们的大脑会不断地改变并重新建立连结来反映这些经验。”
“ 在我们大脑内有无数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互相连结在一起,形成一套复杂神经通路。电流从这些通路经过,在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见传递着信息,这些信息构成了我们的每一个思想和行动。我们从事一项特定的活动越多,在相应的神经元之间就会形成越多的连结。这种连结越牢固,信息沿着通路流动得就越快。”
“这也是我们如何通过练习变得熟练的过程。例如,当你第一次试着玩杂耍时,没有相关的神经通路可供使用,因此信息流动缓慢。你花越多的时间练习杂耍,这些通路就越能得到强化,因此在练习的第八天,电流就能以比较快的速度流动。这时你会注意到杂耍变得容易了,需要更少的注意力,还能很快地做到。最终,你能够一边听音乐,嚼着口香糖,与别人聊着天,一边把三个橙子同时抛在空中。玩杂耍变成了自动的行为,变成了一种习惯,已经通过一种新的牢固的神经通路在你的大脑里巩固下来。”
我突然间明白,之所以按不响那些琴弦,不能在和弦之间灵活地转换,不是因为我的手指不够长,而是因为对于这项新的技艺,我的大脑和手之间还没有建立顺畅地神经通路去反映这些弹琴的指令。而建立这样的通路,靠的是大量的练习!
尼采说: “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看似遥遥无期的漫漫黑夜,因为有了指引,因为知道了 “为什么”,一下子变得不再难熬。我开始变得心平气和,变得有耐心,拖延症没有了,积极地遵守计划去练习。我愿意给自己时间去搭建通路,我知道每一次的重复也许看似没有变化,但身体内部的通路却是在默默地搭建着,总会有建成的那天,也就是外在看来,量变到质变的那天。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的琴技有了不小的进步,那些曾经看似做不到的任务,被一个个地攻破。虽然离弹会吉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但此刻的我无比坚信,学会只是迟早的事。
想起一句老话 “人生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 这一切都从了解了 “为什么”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