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所理解的,活着的意义
文 | 张宗超
与读者书: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比我说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活着意义在于让你的生活变得有意义”,这是我读过最让人心塞的的话,没有之一,而且是一句正确到让人无话可说的废话。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压根就不知道意义所在,又如何才能让生活变得有意义呢?这就好比每次做高考志愿填报辅导时的桥段,每次有高考的同学问及我:“哪个专业好?”我会反问:“你喜欢什么专业?或者说,你想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对哪方面感兴趣?”绝大多数时候,得到的答案是很冰冷,又让人很无语的三个字:不!知!道!
真的,这很尴尬,非常尴尬,无药可救的尴尬,而且这也是中学教育中的弊病之一,在此不深入谈及。
在继续往下写之前,我必须要说明,我所理解的意义,只是我所理解的意义,并不代表活着的意义仅限于此,另外,我还是有必要讲个故事。
早上起来,还没来得及洗漱,长辈就先发问:“来,你和我说说,你现在做的是什么工作?能不能长久?你结婚这事,考虑的怎么样了?不能再拖了,年纪不小了……”
因为年轻,所以回家都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无可避免要谈及还不愿谈及,但长辈特关心的一些问题,难道活着的意义就是,毕业后,找工作,然后,结婚成家?一切就如完成一个使命,按事先安排好的出场顺序活着?似乎不是。
上次在店里,有个孩子过来店里,刚好有个同学过来找我谈事,问了一句:“张老师,你孩子?”
“不不不,这是路过门口,自己跑进来玩的孩子,我也不知道是谁……”还好我反应快。
……
吃完午饭,听叔和面临高中毕业的弟弟谈办理身份证的问题,“你身份证要记得办理,以后考上了要用,考不上,去打工也要用……”难道活着的意义就是,在“经验丰富”的长辈安排下,收敛自己的主观思考,放下自己的梦想,规规矩矩的按照很现实的方式活着?毕业后,要么大学,要么打工养活自己?似乎也不是。
我是一个爱折腾的人,还没毕业就放弃考虑教师、公务员的发展道路,和不够理解我的人,每次谈及工作,都觉得羞愧,他们似乎担心在我面前谈及自己是老师之类的稳定工作,会被我瞧不起。
这是我需要澄清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从来没有瞧不起任何一份工作和职业,如果非要有点什么,那也只是因为我不喜欢稳定。难道活着的意义就是一定要不求安逸的折腾,直到人生出彩,轰轰烈烈的活着?似乎还不是。
那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有一次,在我的读书群,有个同学提了一个哲学性问题:“我不知道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顿时群里就热闹起来,出现了不少哲学家,群里热热闹闹的谈活着的意义,却没有任何结果……我在一旁看了一会儿,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切入,因为在我看来,在没有任何行动和追求的前提下,却大谈特谈活着的意义,是最没意义的一件事。
说到这儿,你应该感受得到,我今天谈这个话题,真的备有压力,毕竟每个人的三观不同,对这个世界的解读不一样,所理解的活着的意义也不一样,纵然我写了万字,也未必会有一个关于活着的意义的结果。
可我还是想谈谈,说白了我就是想很自我的和你说说,我所理解的活着的意义,我并不希望改变你对生活的态度,也不希望你由此怀疑人生,仅是客观而又自我的与你谈谈这个很严肃的话题。
在我看来,活着的意义从来不是意义的本身,而在于行动,在于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同时,生活的意义不是谈出来的,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需要经历过后才懂得。可以肯定的是,每个活着并且努力追求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的人,都是有意义的。
我所理解的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我所理解的活着的意义在于要有所追求,而且是正向的,积极的追求。
活着,总是要有所追求的,没有追求,根本无法谈及有意义的行动,就如我前文所说的,活着的意义不是意义本身,也就是意义没有标准,而在于行动,在于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的行动。
这些话听起来的确很自我的,但认真想来,并非如此。越长大就越会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需要考虑的人还有很多,最明显的就是家人,可这绝不是放弃自己的追求的理由。
毕业那年,有一个同学和我说,毕业后就回家,在离家最近的地方找份工作,不想离家太近,后来,她的确在理解最近的地方找了一份工作,每个周末都能回家陪爸妈。
于她而言,能够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并经常陪伴家人是一种很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也是活着的意义,因为她按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活着,这是活着的意义。
另一个朋友,毕业两年,生活并没有看起来那么体面,却一直在拼,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够折腾出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能够在事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虽然生活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但他一直很乐观的努力着,追求着,为了所想要的生活方式不懈努力。
于他而言,能够有自己值得追求的一件事,并为之努力去拼,本身就是很有意义,这也是活着的意义。
回家工作,是为了多陪家人,也不希望自己有太多的孤独,出门在外打拼,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后,还能更好地陪家人,二者没有对错,不过是一种选择,都能让个人找到活着的意义。
第二,我所理解的活着的意义还在于,即便没有人支持、认可的情况下,也要敢于坚持自己的选择,坚持做好选择的正确的事。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2015年4月13日,河南实验中学教师顾少强,留下一封辞职信,转身离开那座生活了将近35年的城市。寥寥10字主体,一下子爆红网络,被网友誉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收藏于实验中学校史馆。
今天无意间看到关于这件事的文章,两年过去,顾少强的确按她所说的,去了很多地方,包括但不限于大理、重庆、成都黄龙溪、杭州、乌镇,并遇见了爱情。
现在,还有不少毕业生在父母的期望与自己的梦想中纠结,不知如何是好——父母期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即便工资不高,都没关系,稳定才是最重要,而自己渴望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顾少强却辞掉工作,到处去看看,这样的选择,在很多人家庭是不被接受的和认可的。
可在我看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并到处去看看,就是顾少强活着的意义,这样的意义不关乎他人的看法,也不关乎主流观,而是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并为之而努力。
就如顾少强说的:“其实辞职不是因为勇气,而是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底气,当然我要的也不多。”(参考文章:《【荐读】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女教师,现在怎么样了?》)
我没选择在体制内工作,家人对此很不满意,每次谈及工作,都以不愉快收场,即便如此,我一直选择自己所想要的方式在努力,从某种角度看来,我的确很自私,可我也并非完全不考虑家庭,而是我认为考虑家庭,并不代表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也不代表就一定要按家人的安排活着。所以即便在外,我也经常抽空回家,同时想办法做大自己的事业盘子,以至于能够支撑我的某些梦想。
我做很多事都有一个习惯,只要我认定的,哪怕十个人有九个反对,我也要把它做好,然后把支持我的人集中起来,一起把事做好。这个世界不仅大,而且无奇不有,没有谁能做到让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包括自己说的话,自己做的选择,这绝无可能。既然如此,又何妨背负着一些不被认可和理解的压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呢?
反正我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这对我来说,就是活着的意义。
最后,我所理解的活着的意义更在于学会争取,主动争取自己所想要,即便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问高中的弟弟说:“如果考不上本科,你爸妈让你去打工,你去吗?”他说:“让我去那就去吧。”我强调性的反问了N遍:“那?就?去?吧?!那就去吧?那就去吧……”
且不分析高中毕业直接出去打工的利弊(ps:事实是,以当下的社会形势来看,读书还是农村孩子上升的有效通道,也是比较靠谱的机会口,而高中毕业直接出去打工,竞争力真的没法谈),我说另一个故事——我认识一个同学,高考毕业填报志愿前,和我了解的很多,我强烈建议填报她所喜欢的学校,最后她选了一个比较有把握的学校。
这个有把握不单是成绩的把握,更是因为家里的亲戚说,报了之后可以帮忙调剂专业……结果,读了一所不是特别中意的学校,直到毕业,专业还是填报时的专业,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只能成为压在心底不敢说的秘密。
我高中毕业时,我的第一志愿就是我特别中意的学校,即便当时我的成绩报该校稍有悬殊,但我还是把它放在第一志愿,最后我的确没有被中意的学校录取,可我从来都不后悔,因为我争取过,我为此努力过。(ps:毕业后我到该校做过一场小型的演讲活动,我还特意提及过此事,那也是我第一次走进自己高中毕业时特中意的学校)
活着的意义不在于为了活着而活着,也不是为了他人的看法、想法而活着,而是学会争取,并且能够主动的争取自己所想要的。如果自己所想要的都不敢争取,都没有争取过,哪活着明显就无法谈及意义,而只能是完成他人意志所赋予的使命。
回到高中毕业打工的问题来说,如果是我,在我坚定自己必须要上大学的选择下,我会杜绝一切影响学习的生活方式,比如玩游戏、聊天。然后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利用好最后的时间,争取我想要的目标——上大学,上好大学。
即便我努力之后,也无法考取一所好的本科学校,只能录取到专科,我也会主动争取支持,继续学习提升自己,为自己找到更好的上升机会和事业发展通道,毕竟专科本身也是完整的学历,它并非本科的残次品。
赚钱是一辈子的事,而真正用来学习的时间确实非常有限的,放弃年轻时有限的学习机会,去迎合无限的生活模式,才是最蠢的方式。所以我坚信能够主动争取,本身就是活着的重要意义,而且是最有意义的意义。
总之,我所理解的生活的意义,就是活出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即便周遭声音再嘈杂,也能坚持所选,爱自己所选,勇敢的追求正确的选择。
附一张我昨天去摘橄榄时拍的照片~还比较有感觉吧?
推荐阅读:
《【荐读】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女教师,现在怎么样了?》
文 | 张宗超
爱读书 | 爱写作 | 爱学习 | 爱思考
写人生规划 | 职场 | 自我成长的年青作者
读书群咨询微信 | 1207910681QQ | 217431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