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第2章,40亿年从有机生物到无机生物
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变。
P66 自从生命在大约40亿年前出现后,从来没有任何单一物种能够独自改变全球生态。不过短短一世纪,人类造成的影响可能已经超越6500万年前那颗灭绝的恐龙的小行星。
P67 过去这几十亿年来,不管是小小的病毒还是巨大的恐龙,都不会超出有机领域。然而现在,人类正准备用智能设计取代自然选择,将生命形式从有机领域延伸到无机领域。
P72 要说家畜命运特别悲惨,重点不在于它们死的方式,而是它们活的方式。
P73 小猪只要出生两天,就能判断自己妈妈和其他母猪叫声的不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猪会打简单电子游戏。今天,它们被人类锁在狭小的母猪栏里。
图13 被关在母猪栏里的母猪。这些拥有高度社交技巧和智慧水平的生物,大半辈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仿佛已经制成了香肠
猪似乎并不会感觉到智人特有的那种极端同情或极端残酷,也无法感受到人类仰望无限壮丽的星空时发出的那种赞叹。
然而,有神论宗教对动物仍然有一些友善的想法。诸神让人有权掌控动物界,但享有权力的同时也要负点责任。例如犹太人就奉命必须让家畜在安息日休息,并尽可能不给它们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只不过,每当发生利益冲突,人类的利益仍然永远高于动物的利益。)
P78 生物也是算法,孔雀和一个男人,择偶。对于雌孔雀或是大多数女性来说,这并不是用纸笔来做的计算,而是一种“感觉”。人类有99%的决定,包括关于配偶、事业和住处的重要抉择,都是由各种进化而成的算法来处理,我们把这些算法称为感觉、情感和欲望。
P80 情感需求的重要性。心理学家哈里哈洛(Harry Harlow)在幼猴刚出生不久,就将幼猴与母猴分开,隔离在小笼子里。笼子里有两只假母猴,一只是金属假猴,装有奶瓶,另一只是绒布假猴,但没有奶瓶,结果幼猴紧抱着绒布母猴。
正是因为对情感联结的需求如此强烈,哈洛实验里的幼猴才会不理睬能提供奶水的金属母猴,而投向唯一看来可能满足它们需求的绒布母猴。但很遗憾,幼猴的真心渴望始终没能得到绒布母猴的响应,于是这些幼猴在心理和社交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长大后成为神经质和反社会的成猴。
现代科学和工业的兴起,带来了人与动物关系的第二次革命。在农业革命中,人类已经删去了动植物的台词,让泛灵论的这出大戏只剩下人类与神之间的对话。而到了科学革命,连诸神的台词也被删去。现在,整个世界已经成了独角戏。人类独自站在空荡荡的舞台中间自言自语,不用和任何其他角色谈判妥协,不但得到无上的权力,而且不用负担任何义务。
反思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贡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