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柒晓
自媒体从2015年兴起后,越来越多的个人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我也是跟风的那一个。
以前有人人网、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现在有各种社群、直播等等,未来还会出现什么,我不知道。
是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渴望为自己发声,我们渴望被看到,我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创造财富。
于是我们用文字、图片甚至视频记录我们的见闻观点、分享我们的观点或者用作商业目的。
于是各种各样的声音越来越多,碎片化信息铺天盖地般席卷了大部分人的生活。
我们忙于加入各种社群、听各种直播、分享各种文章。仿佛一不留神就无法跟上大部队,是的,作为社会人,我们需要这种归属感,尤其是身边似乎没人能听懂你说话的时候,你更需要一个出口。
我有个老师,他做网络成瘾和心理韧性(Resilience)这两方面研究。作为一个知名大学的年轻教授,用的手机是原始的老人机,只能接打电话收发短信,家里没网,沟通只在上班时间用邮件,急事打电话。
我不知道需要何等强大的内心可以做到这点,于他,我是相当佩服的。
根据某著名管理学理论——“一个人最多同时管理7个人”,我们获取信息、输入信息、识别信息的能力是有上限的。心理学中“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加减2个信息块”,也很好的佐证了这一点。
举个例子,我们在阅读各类网络文章的时候,如果超出了最大容量,也许会因为失控而焦虑。于是收藏很多文章来缓解这种焦虑,到最后你自己也搞不清你究竟看了些什么,可能在你脑中留下来有价值的东西寥寥可数。
这其实属于网络成瘾中信息成瘾的一种,看起来你似乎有很多资源,实际对人生的纵向发展没有太大帮助。
之前,我关注的公众号分成两类,一类是写专业文章的,一类是get生活技能(如做法、化妆等等)或者看搞笑段子。发展到现在,只偶尔看看搞笑段子娱乐。
专业我选择系统学习,比如看书、搜索CNKI、看系统课程等等,因为碎片化的知识不利于建立整个知识体系,你不太好判断把它嫁接到树形结构的哪个分枝,时间一久就很难被提取出来。
我认为,在一个领域做深、做精,并且享受整个过程,这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终极目标,我也许不太擅长赚钱,但我欣赏这样的匠人精神。
在此,我不得不想引用德国心理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句话:教育,意味着用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样的场景,又岂止只适用于教育?
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你的人生终极奥义是什么,再想想那个著名的“7加减2”理论。自然,你就知道什么是你需要的,什么是你不需要的。
如果暂时还不清晰,也没关系,我愿意和你一起寻找,毕竟,人生那么长,有些路需要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