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的西湖—云龙湖
因为苏轼的缘故,徐州居然也有了一个“西湖”。这就是位于徐州城西的云龙湖。云龙湖位于云龙山下,也是中国古代三十六个西湖之一。云龙山由于常年云腾雾绕,蜿蜒如龙,故此得名。1077年,苏轼自密州调任徐州太守。到任之初,就遇到黄河大堤决口,水淹四十五个州县。徐州也大水围城,水深二丈八尺。苏轼身先士卒,披蓑衣,穿草鞋,亲率军民筑堤修坝,加固城墙,抗洪救灾,奔波不息。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只要有我在,水绝不能败城”。经过七十一天的奋战,终于解除了徐州的水患,受到百姓赞誉和朝廷嘉奖。
大灾之后,为了防止今后的水旱灾害,第二年苏轼就在徐州,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修筑堤坝,疏浚湖泊、河道。八月中旬,徐州抗洪大堤竣工,苏轼特地修建了著名的“黄楼”,以举办庆祝盛典。他还四处实地考察,希望修建能蓄水和抗洪抗旱的水利设施。他在考察云龙山时,登上放鹤亭,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写下了著名的《放鹤亭记》。他放眼四望,猛然发现“西山之缺”,“湖形已成”,便提出“若引上游丁塘湖之水,则北湖俨若杭州”,既可蓄水抗旱,又可起到抗洪的作用。因此,苏轼十分欣喜,他就像一位伟大的园林大师,给徐州也规划了一个“西湖”。后人践行着苏轼规划的思路,才有了今天的云龙湖。为了缅怀苏轼当年的治水之功,所以云龙湖又有“苏伯湖”之雅称。现在。这里已发展成为国家5A级景区,并于杭州西湖结为“姊妹湖”。可见,苏轼的文化影响力,跨越了近千年。
现在的云龙湖,处处有着杭州西湖的影子,连湖面大小和园林结构,都有几分相似。而且,湖中也建有一条南北长堤,中分碧水。景区内湖光山色,叠翠连绵,有关苏轼的胜景,随处可见。为了纪念苏轼,人们还修建了苏公塔,塔门两侧,楹联醒目:
塔上拂琴,风送鹤声映翠柳;
亭前骋朋,月移塔影并黄楼。
苏轼给徐州留下的,不仅是抗洪水利工程和美丽的云龙湖。他在这里激扬文字,广揽天下才子,给这座历史名城留下了千年文脉。苏轼当时已是北宋文坛领袖,在他的老师欧阳修之后,继续引导着古文运动的发展。在他身边,汇聚了一大批北宋的文坛隽才,形成了以苏轼、黄庭坚、秦观为代表的“苏门六君子”。苏辙、参寥等一大批文学名士,也时常来徐州与苏轼见面。他们饮酒赋诗,著文论画,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篇和传奇。他离任时,徐州百姓感激他抗洪的救命之恩,含着热泪,夹道相送,献花敬酒,甚至拦马挽留。苏轼也十分动情的赋诗:
暂别复还见,依然有余情。
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
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甍。
可伶洪上石,谁听月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