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王寺昆老师言值课堂第二节课中提到的一个观点。我们习惯了熟能生巧,反复练习这样的陈词滥调,猛一看这个提法,感觉挺新鲜,口腔肌肉也有记忆。
“肌肉记忆”很早之前是在林丹和李宗伟比赛时从解说员口中得知,解说员曾提到高手的区别在于训练到一定程度后,肌肉的可控性表现在将扣球稳稳的落在紧挨边界的线内,这种精准扣杀已经成为肌肉记忆,如若有人提出扩大球场范围,估计这两位高手第一个不答应。
在演讲领域,我们需要动嘴,大声的反复操练,口腔肌肉会存储你演讲的内容,不需要过多思考,肌肉会将存储的内容汩汩冒出,多么美妙。
为了系统化,我决定每节课后都整理听讲笔记,忠于但不拘泥于原文,加入自己的见解,效果会更好。
第二节课的主题是克服演讲的紧张情绪。
首先分析了紧张的由来。其实是个人都会紧张,那些不紧张的人要么是装的,装的你看不出来,要么就是高手,已经能很好掌控自己的情绪了。
紧张的科学说法叫做“杏仁核劫持状态”。就是众目睽睽之下,人的大脑杏仁核被激活,促使分泌肾上腺素,使血液流向四肢,让人准备战斗,但你又不能真的抓住谁打一架,所以四肢的能量无法释放就会使双手双脚发抖,而大脑因缺血而一片空白导致忘词。嗯,所有的一切都能说通了。
了解了原理,我们就要来看怎么破。
首先熟悉场地。提前去场地走来走去释放能量,千万别坐着不动。站在台上到处张望,快速融入陌生的环境,因为恐惧来源于陌生。
其次寻找正能量。观众各有不同,让自己离友善的观众更近,多于他们眼神交流,获得积极的能量。在这点上我绝对是友善观众的楷模,听的认真,面带微笑,频频点头,很给面子。
再次就是文初提到的口腔肌肉记忆法。说白了就一个字:练。
如果说上面说的偏于理论,那么接下来就是真正的经验之谈了!
王寺昆老师举了个例子。有一次演讲比赛他在台上忘词了。然后他很淡定从容的望着远方,直到自己想起来再接着说。没想到此举因祸得福,评委说,这位选手在恰当的地方给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停顿,他的演讲非常具有感染力。
其实,当你在台上出状况,作为正常的观众他们是期待你成功完成的,就像看杂技表演,登登登登,伴随紧张的音乐造势,观众都为演员捏一把汗,期望他能顺利完成高难度动作。所以,观众和你是齐心的。
不要急急的道歉,说大实话。要镇定,面带微笑,走两步。
但这些顶多能争取两三四五秒时间,若还是想不起来怎么办?有妙招!就是与观众互动,提个问题让观众热议一会,这个问题可以提前多准备几个,还得把收场话也准备着,最好是万金油型,放之四海而皆准。若不想互动也可以回顾一下刚讲过的内容,这个比较好使,有助于理清思路。若实在有些记不起来,就先讲记得住的内容。
最后提到了一个准则就是不要追求完美。我理解为不要想太多,如果你太在乎一次的表现,其实就是把自己的眼界定格了。现在很多电视比赛,当一个选手被淘汰,也不知是煽情需要,还是选手真的太在乎,惋惜的稀里哗啦。每每看到这我就在想,真的至于这么嚎么。我记得李笑来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他的见解,他小时候有次获奖上台领奖,他激动的浑身颤抖,忽然间有个声音告诉他,如果现在你就激动得颤抖,你的一生就完了。路漫漫其修远兮,不要太在乎这一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