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01
我爸、我领导、前男友
都不允许我哭
“稍息、立正、站好……”
当小雨再次听到熟悉的声音响起,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小时候的噩梦再次被唤起,想到全家人站成一排,被爸爸训斥练军姿,爸爸严厉的表情,犀利的眼神,点到额头的手指,小雨的身体无法自控的开始发抖。
“我不敢哭,爸爸不让我哭,领导不让我哭,就连我的前男友也不允许我哭……”
眼前的小雨死命的掐着自己的大腿,就是不敢哭出声,再次面对这一幕,真的很痛很难过,但是从小到大他们都不允许她哭,所以这个女孩到现在不敢放声大哭。
“爸爸的要求一直很高,也很要面子,每次我考了第一名,他就西装革履特别高调得去参加家长会,而且一定会坐在第一排。可是我要是考了第五名,他就随便一穿坐在最后一排参加家长会。每一次都在强调我必须做到最好,不要让他丢脸。他还一直期望要个儿子,即使冒着被罚款批评的代价也想要个儿子,可是妈妈接连生下了三个女儿,这对爸爸来说都是特别没面子的事。原本侃侃而谈的爸爸在这个家里越来越不爱说话。”
“从此之后妈妈就变得爱唠叨爱抱怨,我已经忘了妈妈之前的样子,我只想代替爸爸照顾好妈妈和妹妹。”
童年的经历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爱,就没有得到所需要的感情链接,未被满足的渴望就是孩子的创伤来源,创伤一旦形成,熟悉的情绪和感受就会一直重演,如果不被察觉就会伴随一生,长大后也始终没有安全感。
所以成年后的小雨一直在寻求爱的道路上,虽然追到了心仪的男生,也一直很努力地讨好和配合却始终无法保持持久的关系。
个案中,小雨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剧本,压抑许久的情绪得到了释放,疗愈了内在小孩,也与认知中的父母和解,颤抖的身体瞬间被转化不再发抖,力量感由内生发。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母关系不好对孩子影响是最大的,孩子可能很早便习得了无助,我不好…的感受。我们需要搞清楚自己的人生剧本,不是父母的续集,也不是子女的前传,更不是朋友的外篇。
02
妈,我只想吃一顿
您用心为我做的饭
“说出来你们可能都不相信,我妈是一个不会做饭的家庭妇女,在她的生命中只有打麻将最重要。真的,从小到大我对妈妈没啥要求,就想吃一顿她亲手给我做的饭,这要求很过分吗?为什么别人的妈妈都能做到,而我妈却不愿做?”
疗愈与父母关系的个案中,六六带着一脸问号说出了这么多年压抑在心里对妈妈的疑惑?
“我记得有一次我特别想吃葱油饼,但是妈妈只顾着忙活麻将,我就一遍遍对着她说:我想吃葱油饼,我想吃葱油饼……她就跟没听见一样,我在她面前就像空气一样。我很生气当着她那些麻友的面大喊:你只顾着打麻将,天天打麻将,你都不管我,麻将真的比我还重要吗?妈妈大怒,当众打了我,从此后我对她真的失望了,不再奢望她给我做一顿饭,不再对她有任何期待。”
“我活着的准则好像就为了让我妈开心,我不记得自己快乐的样子,我的世界里只有我妈,我把自己弄丢了。”
当我们受到原生家庭影响时,为了自己能更好的适应父母,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们会把真正的自己包裹起来,根据父母的需要带上一个面具,我们便失去了真正的自己。
因为六六从小没有感受到她想要的无条件的爱,虽然长大离开了原生家庭,但原生家庭的声音还存在脑海中总是逼迫自己要足够努力、要听话,才认为自己值得爱,即使现在的六六很优秀仍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当个案疗愈进行到六六站到妈妈的角度,转化发生了。她发现原来每个父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妈妈没有不爱她,妈妈一直很感谢六六对她的包容和陪伴。
六六获得了久违的爱的滋养,获得了允许做自己的力量。她允许自己累了就可以休息不用逼迫自己,允许自己做不好也没有关系,无论怎样,她都会无条件先爱自己,不苛求自己,不讨好别人,允许自己做回自己。
我们来自于原生家庭,也会成为孩子的原生家庭,看到自己,成长自己,自己满足自己,就可以去调整被潜意识控制的生命轨迹,活出本然的自己。
03
我想给自己
买件特别暖和的羽绒服
小石头说:“现在的自己经过学习和自我调整后真的好多了,以前的自己是自卑的,因为从小就感觉所有人都不喜欢自己。身边的人都说我不听话,在家里也是天天挨骂,经常挨打,在学校同学霸凌我诬陷我,就连去亲戚家他们都欺负我侮辱我。”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一直捡别人的衣服穿,但是他们的年龄跟我不相符,我穿他们的衣服不是大了就是小了,因为长时间捡别人不合脚的鞋穿,导致脚严重变形。我真的觉得好耻辱,为什么要捡别人剩的?”
东北的冬天,可以想象到有多冷,有个小男孩裹着别人的破棉袄在学校的操场上冻得一直哭、一直哭……特别无助,特别孤独,好希望有个人来救救他、保护他。
“为什么我的爸妈生了我,他们却不能保护我,只会打我骂我,说我没用,让我活得像个孤儿?”
内在小孩不长大,我们再努力也无法成长。不管在童年,还是成年后,当他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和爱护,他就会一直蹲在角落哭泣。
透过内在小孩的疗愈,小石头看到小时候的自己是没有可能对抗那个环境的,他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让自己坚强的活下来。所有的努力和忍耐就是为了让自己活下来,而他也真的做到了。那个小石头是如此的顽强、执着,今日已成年的小石头给他巨大的欣赏和感激,感谢他一路的辛苦和努力。
小石头哭着说:“我要给你买件世界上最好最暖和的羽绒服,让你不再捡别人的东西,永远不会再被冻哭!”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过:“内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愈的引领者。”
只有内在小孩被看见、被疗愈,被满足,我们的内心才会真正成长,真正感到快乐。
04
一直为我鼓掌的观众
不见了
失去亲人,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内心不可磨灭的创伤,这种创伤在心理学称为“哀伤”。
17岁的小宁怎么也想不到在香港回归那一天与爸爸的通话,竟然是此生最后一次听到爸爸的声音。爸爸的意外去世,时隔二十多年始终让她无法释怀。
“我的爸爸是一个非常浪漫、有才华、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虽然他不擅于表达,但是我能感受到他对我的爱。他会给我每一副随手涂鸦的小画都标注上时间和日期;他会经常注视着我说我长得真好看;他会经常肯定我,给我特别多的力量和支持……”小宁眼含着泪水回忆起爸爸的温暖。
“我觉得我特别对不起我的爸爸,我没有在他活着的时候再努力一点;我没有在他最需要我的时候去找他;我没有在他最痛苦的时候陪在他身边;我没有送爸爸最后一程,我感觉好遗憾。”说到此处小宁再也抑制不住,嚎啕大哭。
在我们的生命中,如果一直为我们鼓掌,给我们力量的那个最重要的人离开了,生活可能会瞬间没有意义,做任何事情也会没有动力,不知道为什么为谁而做。
失去爸爸对小宁来说是一种重大创伤,这源于没有和爸爸好好的说再见,没有地方去表达她对爸爸的思念。这种创伤如果不处理,对她以后的生活会有很大影响。
玉峰老师利用空椅子技术,让小宁去与爸爸对话,接受爸爸的祝福,经过疗愈转化,小宁把爸爸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当她想爸爸了,就摸摸自己的心跳,那是经由爸爸和妈妈传递,里面已经拥有了她所需要的力量、爱和支持。
爸爸,谢谢您!爸爸,我爱您!当与爸爸做了完整的告别,小宁的脸上明显感觉到舒展和轻松。
当生命力提升,很多事情迎刃而解,我们也将活得越来越自在。
正如阿德勒所言:“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其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每个人都有内在达成的丰盛资源可以从现在开始创造全新的未来。从这个春天开始,做出改变,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基于伦理与规范,此文已得到个案者授权,请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