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职场)很多年轻人变得佛系,追求躺平?
我觉得,大概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这一代年轻人所处的环境与我这一代(50后)已经不一样了。
简单来讲,上一代的大多数人都为物质生活奔波,家庭生存环境很差。长大后,赚钱,然后过上更好的生活,就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成长环境相比以前好太多了。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讲,物质生活不再成为人生老大难的问题后,工作的热情和动力与以前相比可能会弱很多。
以富士康加班为例,如果时间拨回到20年前,工人能获得加班机会,是非常高兴的,因为他多加一会班,就可以多领一些钱,就可以给家里添个物件或者让小孩喝上好奶粉(上一代大学生是很稀缺的,大多数人都是做苦力活)。
因此,我们是很有动力的,因为增加的收入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密切关系。
换到现在,我们在加班的时候,心里会想,“我赚的这点钱能干嘛?基本生活用品也不缺,车房想买也没那么容易,不晓得哪一天才能买到”。
虽然在做同样的事,但心理状态不一样了。
所以,当前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年轻人原有的工作和生活目标无法维持,乃至无法激励年轻人的热情跟动力。
他们经历着时代巨大的动荡,价值多元,反而导致迷茫,生存压力不大,但是想要活得快乐简单也是难上加难。
于是“躺平”成了一种解决方案——有句话不是这么说吗,“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当做问题不存在。”
但是,我认为人还是要全力以赴,躺平以后生命不成长,你可能会逐渐讨厌自己,怀疑自己,没有成就感,变得叛逆了,别人讲什么话都不听。
这是大环境变化产生的问题,两代人需要互相理解,共同解决这件事,为年轻人找到一个新的动力和方向。
第二,意义感变得更加稀缺了,制造意义和幸福的能力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父母和单位领导所没有的。
而上一代依然想要用过去的方法教育年轻人,解决年轻人现在的问题。
比如,很多年轻人看着自己的父母,觉得父母很努力了,辛苦工作,为了车房等等,但是,活得不快乐。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还妄图将这种不快乐“传染”给年轻人:努力工作,买车买房,早点结婚……
同样的情境,搬到职场也是一样的。
有些主管认为“90~00后”的年轻人既难沟通,又叛逆,这和多数人家里发生的事不是很像吗?
在北京创业、当年二十五岁的娄楠石说过:“现今社会太缺乏爱,我想把自己的公司变成很有爱的组织。”“如果我们这一代做得比较好一点,或许可以改变上一代的一些氛围。”
年轻人看到上一代不懂得“爱”,也不想变成上一代的“样子”,因此想用他们的行为来改变上一代的我们。
有关家庭的一句名言是“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放在企业也适用,但可以改为“员工是老板的镜子”。
用感恩的心向孩子学习,是父母最该做却很少做到的事。企业领导和管理者也一样。
我管理企业很多年了,一直在思考这些事情,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为下属做一些事情,好让他们真正过好自己的人生,不求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