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我愿意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善良的。
其实很多时候更多是希望。
倘若现实恰不如意,又何妨心怀一丝希冀呢?
II
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固执,不愿意轻易结交新朋友,新学校的同学大多尊重而不知彼,谈天气不谈心,毕竟是厌倦了从前的日子,现在也算过得挺不错。
微信四百余人,多设分组,愿意做朋友的略过半数,剩下的不过是只差删除好友这一操作罢了,说到底也是互相尊重而不理解。
摘下前几天的朋友圈,
“三年前有一个刚认识的朋友,比我大几岁,有一次告诉我朋友都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我当时不敢苟同甚至反感这样的想法。三年后现在我变得很不喜欢认识人,也渐渐觉得自己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但我总是愿意相信,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人与人彼此都真心善待。”
分组里1/4的朋友都点了赞,很多事情便不言而喻。在朋友圈里大家的心态其实相差无几,行为差距不过是个性使然。于我而言,朋友圈是一个轻松舒适的地方,我更愿意在大分组里讲讲段子(尽管只有几个人懂我的梗),发发自拍狗粮,而不愿意谈论具有争议的话题(这又是另一篇文章)或者是当作学习成果分享园地…
我一直坚信,如果有你看不懂的朋友圈,那一定不是发给你看的,如此,指尖轻轻划过是最好的尊重。对于不感兴趣者的朋友圈可以选择屏蔽,时间久了点进去礼貌性看一看,不停留也不打扰,总有一方要先删人,如果没有,那大家就耗着呀…
III
我一直在一定程度羡慕、佩服非常有自信的人,诸如一些大V和所谓的社会成功人士。他们总会把自己的看法或人生经验带给公众,而关注者为学生和大学毕业生居多。我是一个没有太多自信的人,所以我很多情况下保持沉默,我羡慕他们可以对自己非常有信心,(并不是完全贬义的)
我曾经是一个喜欢在朋友圈等社交软件上对有争议的话题发表自己看法的人,后来我发现,我朋友圈里的有些人真的会被我的观点所影响,我便停止了这种做法,把所有的思考归于沉默。
听众多是未成年人,往往被煽动性很强,(姑且不谈人生经历等)你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而你又有多大能力去对你的言行负责呢?在我看来,我是切实不具备的。而有一些年轻的“成功人士”,也是不完全拥有的。譬如,曾经一个小规模演说中主讲人提起他学生时代天天熬夜奋发学习的学渣逆袭经历,我不赞同甚至感到恐慌。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但也似乎不能阻止他们去这么做。我的观点:需要一直保持理性的思考,谨慎对待新观点,包容的同时也要批判,形成独特的思想结构,并且不断完善发展。
IV
世界这么大,一定会有和你志趣相投、三观契合的人。这一点,我是相信的。
但你们可能终生都不会知道彼此,这也是我相信的。
V
借鉴一个观点,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ta的思想充其量就是父母的思想。
我觉得这句话可能是真理了,说不出哪里好,但是感觉有点难受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