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导致孩子焦虑教养行为是父母的过度控制。
在这里要提到特别有意思的父母叫“直升机式的父母”。
什么叫直升机式的父母呢?
就是这个父母天天在你周边飞,嗡嗡飞来飞去。
实际上咱们中国有一个更贴切的描述说“像苍蝇一样”,就是什么事都要管,什么事都要盯着,无论是对儿子还是对孙子,任何事,吃东西、穿衣服、走路,干什么,一天到晚盯着,当一个父母是一种直升机式的这种人物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会把孩子搞得特别的焦虑,包括整天问孩子说“冷不冷啊?”“疼不疼啊?”“可以接受吗?”“考试能不能及格啊?”“你感觉怎么样啊?”“你跟同事关系好吗?”“有人欺负你吗?”天天问。
实际上这个孩子的生活可能没有那么糟糕,但是你整天在他面前呈现的都是担心,就是觉得孩子生活中好象到处是陷阱,生活中随时都会出事。
有时候我儿子跟别人打了一架,在学校里边打架了,比如脸打烂了什么回来,脸上划了一道什么的,他自己无所谓,他觉得挺好的,甚至讲的“今天我跟我的朋友什么的,他蹭了我一下。”就完了。
然后如果这时候父母过来说“这怎么办?要不找他们家长?”要么怎么怎么样,然后你一天到晚“我去跟学校讲”,你看,当你把这个东西不断地放大的时候,你发现孩子的负担就会变得越来越重,所以这是第一种教养方式叫做父母过度的紧张,这个是要小心的。
第二个叫做强化孩子对危险和失败的理解,就是导致了孩子对危险和失败的曲解。
你比如说整天跟孩子强调陌生人都是坏人,对吗?有没有父母这样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跟你说话的叔叔都是坏叔叔,整天跟你强调这个会让孩子对陌生人、对整个的环境产生担心。
还有包括说如果一个人成绩不好,这辈子就完了,说“你成绩不好你将来出去你吃屎都赶不上热的,我告诉你。”
这是我听过很多家长讲的粗俗的话,就是告诉孩子说:“学习成绩好就有一切,成绩差就什么都没有。”
但是社会上有很多成绩并不怎么样的人,他一样有可能有好的生活,因为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绝不仅仅是成绩。
成绩只代表着你会考试,中国会考试的人最不值钱,因为中国大量的人会考试,所以在中国会考试的人其实是最不值钱的人,在中国跟那些会考试的人不一样的人才是最值钱的。
所以当我们把孩子的价值观变成了说“只有考试才有出路,考不好就完蛋。你看上了清华那多棒。”
你怎么没看见上清华还自杀呢?上了清华、上了北大跳楼的人很多啊,你为什么不看那个呢?
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情商足够,孩子乐于助人,孩子有男子汉的气概,孩子愿意探索,甚至孩子喜欢写作文但是数学很差,有什么不行呢?
然后还有容忍或者鼓励孩子去回避行为,就是自己去建议或者帮助孩子回避。说:“这事那咱就不讨论这事了,咱们就不说这事了。”把这个事,我们有一个比喻叫做“房间里的大象”你们听过吗?就是我们这个房间里有头大象,但是每个人都假装没看见它,是房间里的大象,一个家庭里的最大的问题往往是房间里的大象,就这个家里面明明有问题,但是不能说,对吧?放在那,大家都不说,假装没有。所以这时候你会帮孩子养成一个习惯,就是那个事是不能提的对吧?他会产生焦虑。然后还有一个叫做拒绝或者是批评孩子的行为,就是经常拒绝孩子的要求或者批评他的行为。
然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为就是家庭冲突,家里面吵架、打架、家庭不和睦,夫妻之间只要吵架,孩子就会有自我归因,这个特别重要。小孩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行为习惯就是自我归因。小孩看到这两个人打架,哪怕这两个人不认识,小孩都会认为跟他有关系,这是自我归因的一个行为,何况是爸妈打架。然后这个尤其是有很多爸妈在吵架了以后,拿孩子撒气“都怪你,要不是你这样我跟你爸会吵架吗?”你看,当你发出这样的语言的时候,孩子那个自我归因会变得更加的严重。
你们见过很多家庭离婚的时候,只要父母一离婚,孩子就会说:“爸爸,我以后乖乖的,你不要走好吗?”因为他觉得“是因为我不乖,所以你才走的。”当孩子有特别强烈的自我归因的这个行为的时候,你就要在孩子面前谨言慎行,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大声的呵斥,然后在孩子面前去跟人发生特别多的冲突,这会让孩子觉得特别的担心。所以这些都是我们说和孩子的焦虑水平有着特别明显关系的一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