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本是一个普通日子,但三部大片的同时上映,让这天真的如其谐音“119”一样,既拉响了教育的警报,也预示着这三部片子和教育话题将在华夏大地上再次形成热点。大家可以拖家带口对号入座、各取所需,当然每天一部是最佳选择,关键是你有无大把时间和充沛体力。
《神秘巨星》是阿米尔·汗继《摔跤吧,爸爸》之后的又一力作,关乎梦想,关乎伟大的母爱,关乎伯乐,关乎坚持和梦想成真等等。但山人最好奇和最感兴趣的是:咱大中国这些年出了那么多选秀节目,海选出了那么多“超女快男”,也有同名的电影,为什么一直出不了这样的电影精品?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市场太“水大”,只要会几个水花,谁都有机会成为“大鱼”。试问这样的情况下,谁愿意去花笨功夫和苦功夫呢?也许还是那句老话,该让灵魂跟上脚步啦!
《奇迹男孩》,请带好纸巾,请静静体验和思考“爱的力量”。其实,只要有奇迹的地方,一定少不了“爱”的光芒。正因为此,《爱的奉献》这首歌曾经唱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也正因为此,星巴克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舒尔茨先生才会在去年清华大学的演讲中发出“无论商业帝国多庞大,终将不敌爱与仁慈”的疾呼。
第三部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公牛历险记》。它源于绘本《爱花的牛》,这个经历了近百年岁月(81年)磨砺的小故事/黑白故事(原文就是黑白绘本)之所以被搬上大银幕,一定不会是成为“又一个《冰川时代》”或“又一个《里约大冒险》”,它一定是想给我们带来开心欢乐的同时又不忘告诉或者启迪我们一些新思想。
一提起公牛,情不自禁浮入我们脑海和眼前的,要么是“闯进瓷器店的公牛”,要么是“愤怒的公牛”,要么是那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芝加哥公牛队”。细细一想,这三者无一例外都是力量的象征和体现,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对公牛形成了思维定势,那就是“公牛=力量”。但公牛真的只有这样一种状态或标签吗?谢谢《公牛历险记》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窗,帮我们破除了“思维定势”,让我们看见了一头不同于以往的“新公牛”费迪南:个子依旧高高大大,但是不好斗,内心是那样地阳光、温暖和柔软,让我们知道“刚柔并济”“铁汉也柔情”等词汇原来在牛牛身上也是完全适用的。
一提起公牛的命运,要么是“公牛终有一死,或死于斗牛场,或死于屠宰场”,要么是“斗牛 or 肉牛”。这两类比喻听起来都很熟悉也很朗朗上口,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类似表达其实在思维上给我们设置了陷阱或者桎梏。难道世间只有“非黑即白”和“To be or not to be”之类的“二选一”吗?此外就没有第三条或者第N条路吗?当然,答案不言而喻。华为任正非总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管理中不止是“非黑即白”,还存在大量的“灰色地带”,而考验管理者管理能力高下与否其实往往在于其对灰色地带的判断和处理,“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面,管理上的灰色,是我们的生命之树”。同样感谢《公牛历险记》,费迪南的出现也改写了公牛这一千古不变的“二元”结局,活生生闯出了第三条新的发展之路:爱花的牛,有主见的牛,把握自己命运的牛,快乐的牛,能感染别的牛的牛、幸福的牛。回到我们孩子的身上,难道我们孩子的成长路径还依然如传统公牛那般只有两项选择吗:要么以别人家孩子为榜样或者模子,要么以爸爸妈妈的设计为方向。其实我们身为父母,是否应该更打开和放下一些,让孩子们别再活在“别人家孩子”或者“自己的梦想”的阴影下,尝试着让孩子像费迪南一样,发现自己的乐趣和兴趣,转而形成志趣,听从自己的内心,勇敢去选择和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只要不犯法,一切皆可尝试。
迪士尼的童话,美就美在正如《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儿童,总是在成人们被常规、常识、潮流、意见领袖等束缚住头脑和手脚的同时,会及时喊出令我们一激灵或者一哆嗦或者一惊喜的“童言童语/牛言牛语”,提醒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所谓的真理和约定俗成是否可以挑战和改写”。谢谢《公牛历险记》的费迪南在新年伊始帮助打开了我们的心门:对自己诚实,走自己的路,不要让别人告诉你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其实,多年前乔帮主也曾语重心长地与我们分享过类似的观点: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如此经典的绘本故事,如此逗趣的萌牛,如此暖心开怀的剧情,如此发人深省的哲理共鸣,有待大家走进影院亲自体验,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小虎对此片的评价是“囧事连连,给我的启发是不好斗、不生气”),更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
在快乐中开始,在温暖里前行,在勇气中成长,在善良里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