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敏锐的观察力是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对孩子今后的智力发展十分重要。
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只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秘密,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6岁是幼儿观察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3岁儿童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随着年龄增长求知欲望会不断增强,培养幼儿观察力可以帮助其获得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直接经验,养成善于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幼儿有观察的意愿,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表现出积极观察的欲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够深入,观察随意性较强,很难持续进行观察等特点。
观察力是心灵的雷达,张开它,才能将知识的信息一一捕捉
从身边事物入手,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经常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孩子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大千世界中有无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为他们选择色彩鲜艳、新奇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正确引导孩子去观察、去发现。
1、从兴趣入手,引导孩子乐于观察。
平时在户外散步时,孩子们发现各种植物、物体、还有一些小动物等,家长及时与孩子讨论,鼓励孩子们自己去观察、讨论、总结,了解动物生活习性、植物的环境和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激发孩子们对周围事物观察的欲望,进而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引导他们始终在兴趣中逐步去观察、去发现、去学习。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懂得关注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儿童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运用多种感官,培养孩子善于观察。
人的观察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形成的。要学会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
孩子对喜欢的、新奇的事物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运用多种感官,才能更正确、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观察某一事物。
3、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勤于观察。
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观察条件,留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观察的事物,并能够及时进行引导,了解他们观察的方法,逐步帮助他们形成乐于观察、勤于观察的习惯。
如:这些物体是由什么做的?布料、纸张、还是泥土?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他们是浮还是沉?让孩子学会留意和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引发他们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从身边的物品和动植物着手,引导孩子以探究的目光观察和挖掘,从而能够分辨和描述多姿多彩的世界。
丰富孩子的观察手段
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法,有目的、全面、细致的观察事物。
1、运用顺序法,促进儿童有序的观察事物
顺序法指以一定的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
如:绿萝、碧玉等许多植物。看看哪个叶子黄了,哪盆绿萝又发出了新叶。引导孩子了解观察绿萝的时候应该先从茎开始再到叶子,有顺序的进行观察,并用语言完整的述。
2、运用对比法,提高儿童的判断能力
对比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特点和相同点。让孩子进行分析、对比、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地认识事物。
如动物和植物,首先,它们的相同点有:植物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生物。不同点有:动物可以移动到很多地方,可以跑去它们想去的地方。植物可以吗?当然不行。植物不能像动物一样运动。 其次,那它们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吗?绿色植物通过使用光、水和空气来制造自己的食物;动物把植物和其他动物作为自己的食物,它们的食物是不同的。
3、运用追踪观察法,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如:带孩子们观察小动物,让孩子间断性的观察并记录,了解它们喜欢吃什么,又不喜欢吃什么?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孩子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独特的作用。
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去开启孩子的智慧大门,提高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