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由一个老人的葬礼开始。老人多喜的遗物中有一本自传留给一个像孙子一样的晚辈健史,故事便从这本自传的叙述中徐徐地展开。
日本二战时期,多喜辗转到一户人家做女佣,对那个小小的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同时见证了女主人时子与设计师板仓的一段婚外情。板仓收到征兵令为这段婚外情划上了句号,多喜为时子送去约见的信函,但板仓却没有赴约,时子在等待中消瘦。多年以后,健史在多喜的遗物中发现了这封没有送出的信。
为什么多喜没有把信送到板仓手里呢?这大概是每个看电影的人共同的疑问。首先,想到的是道德问题。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婚外情是一件极不可原谅的事情,也许多喜是出于保护时子和板仓的心情,才没有送出这封信。从电影中感觉得到多喜是一个纯净而善良的人。
但,有些细节无声无息地浮现:板仓离开时与多喜拥抱,说了一句:“如果我死了,是为了保护你和夫人。”板仓的画里有两个女人。时子的儿子在片尾回忆时说,他常和多喜去海边,有时候板仓也在,他觉得两人很般配。多喜和板仓也有许多独处的欢乐时光,却没有被多喜记录,同时,电影在表达多喜对时子的感情时有一些同性隐喻,使电影的感情线更加扑朔迷离。时子在战争中死去,板仓终生未娶,多喜终生未嫁。
在这本自传里,多喜把笔墨都放在别人的故事里,把自己的故事和心情小心翼翼地藏了起来。当她写下最后的结局,自己哭成了泪人,起伏的肩膀仿佛在诉说着她心里的秘密多么沉重。而这秘密的答案,我们只能猜测却不能肯定。
本以为,这会是一个女性自强不息的一生之类的励志故事。然而,故事却在描写完她在那个小小的家里的那一段时光便结束了。在多喜长长的生命时光中,她的自传只是那一段短短时光的故事。
有时,生命虽长,但原来能打动心灵、留在心里的人和故事那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