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决意要坑杀天下儒生,但又怕打草惊蛇,就想出了一条妙计。
什么妙计呢?
秦始皇先是以寻求天下贤才的名义诏书天下,下令地方官访求当地名士大儒,并将他们推荐到都城咸阳任用。
“学则优,优则仕。”
这就是读书人一生的梦想,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大的劣根性,为此口中整天念念叨叨的节操、礼仪、廉耻全都不会顾的。
这些儒生辛辛苦苦读了一辈子书,不就是想谋取个功名,赚取个富贵么?
一听到朝廷下诏纳贤,都欢天喜地,互相串联,积极踊跃响应政府号召。
不到数月就有七百余人主动前来报名,人群中差不多有一半年轻的,一半年龄稍微大的。
这帮人被召集齐后就被地方官给送到了咸阳。
秦始皇亲自接见,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格外平易近人。
儒生们感觉秦始皇这人真不错,以前说他坏话实在不应该,后悔不已。
于是,每个人就老老实实把自己的特长、爱好以及对时局的看法等都和盘托出。
秦始皇通过这么一聊,认为没错,送上来的都是货真价实的儒生。
第二天,秦始皇就下了一道旨意,命这七百多人都做郎官。
这郎官相当于现在国家顾问智囊团,经常会跟随在皇帝身边,干点出谋划策的活。
得了这么个官职,很体面,成了皇帝的身边人,可以光宗耀祖了。
这些儒生喜出望外,弹冠相庆,赶快入宫前仰后合跪倒谢恩。
看看,中国知识分子就这么点出息,一点蝇头小利就给收买了。
现在很多所谓的公知啊,不就是这样么,谁出钱就为谁说话,出多少钱就说多少话。
我曾经亲自接触过这么一位著名知识分子,平日里在电视上慷慨激昂,结果给他三千元钱,叫他说什么就说什么,那种视财如命的嘴脸暴露无遗。
所以啊,知识分子总是成为统治阶级当政后首先整肃的对象,因为节操太低,喜欢搬弄是非。
因此很多是不值得同情的。
秦始皇那是个沉得住气的人。
按道理,人给你骗来了,直接找个理由关起来或杀掉不就行了么。
但是秦始皇没有这样做,他要看看这些整天妄议国事,蛊惑人心,诋毁自己的儒生究竟有什么本领。
前面我们说过,其实大部分儒生都是一些书呆子,没有真本领,脱离实际,虚头八脑,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的货色。
吹吹牛,发发牢骚,打打嘴仗还行,真让他提可行性建国方针,往往是纸上谈兵,理想主义,想当然。
就像现在的一些所谓大学教授一样,在课堂上拿着教材讲的吐沫横飞,真是到了企业行政单位,全都抓瞎白给。
因为中国一直以来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这帮教授一毕业就在高校任教,天天躲在象牙塔里,与社会脱轨,缺乏实践经验。
偶尔骗骗小女生,干点"禽兽“的勾当还行。
当然我说的是部分教授,只是目前比例比较高而已,大部分还是好的,所以如果您问心无愧,就不要主动对号入座了。
秦始皇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认定这些人就是社会负能量,没什么鸟用。
于是就坚信了自己最初的想法,必须找理由杀掉这些百无一用,只会造谣生事的书呆子。
这样,没过多久就进入了冬季。
一天,从骊山修陵墓的地方回来了一个官员。
他对秦始皇说,他们那里有个地方叫马谷,一到冬天,瓜果飘香,能长出春夏才能生长出来的蔬菜水果。
秦始皇很奇怪,就想到了那些喜欢夸夸其谈的做郎官的儒生顾问。
顾问么,皇帝有什么不懂那肯定要先问问他们了。
于是,秦始皇就装作很惊奇的问:
“天寒地冻的,马谷这个地方怎么会生长出瓜果蔬菜呢?诸位爱卿给我讲讲!”
这帮儒生天天之乎者也,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哪里会懂这个。
按说不懂你就说不懂,老实交代,谦虚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不是天天在摇头晃脑背诵么,但是真到了用的时候全忘记了。
这帮家伙就开始胡诌了。
有的说是天降瑞兆;
有的说是不祥之兆。
反正五花八门,都是臆测之词,平时造谣传谣惯了,反正张口就来,没一点生活常识。
秦始皇心中暗暗好笑啊,这都是些什么人啊,还大儒,大儒个屁。
争论了半天,最后还是秦始皇出了一个主意,要大家一起实地考察一下。
百闻不如一见么,在这空对空扯淡,不如现场一看。
真正有作为的领导都比较注重实际工作,实践出真知么。
于是,这些当了郎官的儒生就跟着秦始皇去了马谷。
到了马谷,这些儒生好奇啊,一口气跑到了谷中。
果然到处都是新鲜的瓜果蔬菜,啧啧称奇。
正在议论纷纷的时候,山上突然滚落大量石块。
这些儒生估计还以为是山神显灵,要山崩了呢,就赶快往外跑。
但是,进入谷中的地方已经被人用石块封死了。
等他们反应过来知道上当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结果就全部惨死谷中。
秦始皇目的达到,得意洋洋的就回宫了。
这就是历史上流传久远的“马谷坑儒”,也是秦始皇的重大污点之一,当然也是历史悬案。
有人说确实真实发生过,就是秦始皇干得,简直卑鄙无耻,禽兽不如;
有人说显然是子虚乌有,应该是知识分子栽赃陷害的,以报被冷落烧书之仇,英明神武的秦始皇是冤枉的。
究竟有没有发生过呢,莫衷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不过这个”马谷坑儒“的故事,现在的专家普遍认为是后人杜撰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这个故事记载的年代距离秦朝比较久远,前面我们说过该故事最早出于东汉时期的学者卫宏笔下。
而在成书较早的《史记》中却没有这个说法,这是不符合常理的。
因为《史记》成书于西汉,那是个反秦、非秦最严重的时代。
试想,坑杀咸阳儒生的故事都讲了,却没讲这个影响面更大”马谷坑儒“,显然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另外整个故事情节牵强附会,也不符合秦始皇的性格特点。
因为秦始皇杀人从不偷偷摸摸的,也就是说他喜欢玩阳某,不玩阴谋,所以没必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
好吧,针对这个事件,我就简单这样推理一下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阅资料推理论证提出自己的观点。
那么秦始皇对读书人如此刻薄寡恩,对普通老百姓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