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欧阳修,大家并不陌生,但要具体聊聊他的故事,似乎印象又是模糊的,今天请一起走进《欧阳修传》——
为什么要了解欧阳修呢?
因为,欧阳修是真正的草根逆袭,一个更接近于普通人的伟人,不仅成为了一代文宗,被称作宋代的韩愈,而且是三朝元老,后被曾国藩选进历朝历代的三十二圣哲,是极其厉害、相当了不起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模仿的人。
01、苦涩童年,四岁丧父
欧阳修,祖籍江西庐陵,生于四川绵阳,父亲是八品的下级官吏,可惜在欧阳修四岁的时候就谢世了。
欧阳修的母亲,教以书字,在《宋史》中流传“欧母画荻”的故事,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陶母退鱼,贵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
虽自幼家贫,但欧阳修刻苦读书,年少时便是学霸,也为日后成为献身理想的时代巨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2、进士之路,一波三折
从小的学霸,但进士之路着实不顺。
先是17岁乡试就考砸了,一直考到20岁才中了举子。21岁到礼部参加考试,又失败了。22岁拜访大学士,受到提携并与其女儿定亲,终于24岁殿试取得甲科14名。
若究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读韩愈的文章读多了,时文并不受推崇。
当时有两种文章,一种叫古文,一种叫时文。时文即骈体文,要求文章写得特别对仗,导致很多地方为了凑韵脚,使得整个文章不够顺畅,变成了一股普通人无法亲近、很难读得懂的潮流,这个叫时文。
所以,韩愈和欧阳修他们倡导的是恢复古文。就如孔子、孟子那时候写得非常活泼。这也是他为什么喜欢韩愈的原因。
03、初官洛阳,风花雪月
欧阳修从童年到科考成功,终于在二十四五岁时,朝廷给了九品官衔,后到洛阳当候补推官。
那时,他给自己的书房起了一个名字,叫作“非非堂”,非非之为正。意为反对那些错误的东西。
他在洛阳做官时,其实很闲,经常和很多名士一起交流,也是那时认识了梅尧臣。梅尧臣是北宋著名的诗人,一直仕途不顺,但他跟欧阳修一直保持了非常好的关系。
因洛阳本就有竹林七贤的遗风,于是这群人自发凑了七个人,也自封为“竹林七贤”。欧阳修被叫作逸老,骄奢淫逸的“逸”。为什么呢?
因为他太喜欢喝酒,生活作风欠佳,当年写的词曲,很多都是和歌妓唱歌留下来的诗作。
这也给他后来遭人诽谤,埋下了伏笔。
04、卷入党争,被贬出京
1036年,范仲淹做了开封的代理市长,给皇帝进献了《百官图》。这个针对目标是谁呢?是当时的宰相吕夷简,他认为吕夷简任人唯亲,网罗自己的亲朋好友。
后吕夷简找皇帝哭诉,说这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两派就开始了斗争。这就是景祐党争。
站在范仲淹一派的基本都是年轻人,欧阳修先是保持沉默,后因对方有一个高谏官,写文章来骂人,欧阳修忍不住,然后写了一篇长长的文章去骂高谏官。他说,不知人间有羞耻,足下非君子也。
景祐党争的结果是,范仲淹被贬了,欧阳修也被贬了。
欧阳修被贬到湖北夷陵做县令,但他并为此颓废、写奏折、申诉和上访,而是好好做县令,好好写文章,给“二十四史”贡献了两部,就是我们今天所看的《新唐史》和《新五代史》。
正如《混乱》书中所说:
“一个人如果想发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无论命运把你抛在了什么地方,都能够就地展开搜索,做自己力所能及最好的事,这就是人生最好的方向。”
而欧阳修,就是这样一个能够跟随机性共舞的人,感受当下的快乐。
明天继续:世俗的圣贤,纷争中的坚持——《欧阳修传》(下),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