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一篇关于病情告知的文章,文章观点是比起说不说,怎么说才是难点。
中国缺少死亡教育,谈死色变,觉得不吉利触霉头,似乎只要一提,人们就大限临头了。但现实是我们都知道没有个生物能躲过死亡的亲吻,并不是人们不说,它就不存在了。人们闭口不谈,只是因为恐惧。
人对死亡是有恐惧的,因为对它不了解,毕竟死后世界没人能真的说得清楚。至今也没见过,哪个人去了死后世界一段时间,还能再回来向大家介绍他这趟奇特经历的。因为生命是趟单程列车,只能滚滚向前,没有暂停也没有后退。
在宗教或者称神秘学领域,对死亡有着另一个层面的解读。比如轮回,异次元等等。这个就得看各自的理解力,和接受程度了。
提到这些领域,人们喜欢简单用信或者不信来区分人群,或者说站队。我觉得这是非常草率的,毕竟这个世界又不是非黑即白,不存在绝对的信,或者绝对的不信,一味的二元对立对人类的思想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
目前所谓的质疑和反对者的论据来自:无法被科学证实。但我们知道的是,世界是多面的,而科学只是了解世界的方式之一。它可以是一个参照物,但它绝不是唯一,如果无论何时人们都把它当成唯一,那才是迷信。
“死亡是自然的一部分”,这是我之前看到的一句话,我觉得说得挺好的。就像白天黑夜的交替,春夏秋冬的循环,生命也是如此,有新生必然也有死亡。
大部分人对死亡的理解是,物理性死亡,也就是从你身体各个器官不再运转的那一刻起。我觉得这个理解有点狭隘,事实上每次蜕变新生都伴随着死亡。
如果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那么昨天就是死亡,今天就是新生。如果每天都是新的你,那么昨天的你已死亡,今天就是你的新生。你的每一个改变都是新生,你和过去的每一个告别都是死亡。
新生和死亡都是中性词,如何定义是由你自己决定的。是接纳、选择性遗忘、还是排斥都可以,只要它让你当下感到舒服就行。当然这个也没什么好郑重其事,多方比较利弊的,它不是什么对错的题目,没有什么正确选项。无论你现在选择什么,你随时都可以换。
你的观点,你随时都可以推翻,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只要你有保持成长,你的想法就可能会有不同,如果它不再适合你的知识体系,就把它更新掉。试想一下连你手机里的APP都经常要更新,为什么你自己这台史上最强的超级计算机不需要更新呢?
有人在表达观点上有些奇怪的认知,觉得一旦站队了就该站到底。比如一个人说他喜欢吃甜食,那他就得一辈子都喜欢吃甜食,中间如果开始喜欢吃咸的,那他就是甜食的背叛者,是个说话前后不一的人。人难道连推翻自己之前说的话,的权利都没有吗?
这里隐含着害怕犯错的心理,但人如果想要成长,是不可能不犯错的。一个人的容错率,决定了他的抗打击能力,决定了他的自信程度,决定了他的成长高度。
犯错有什么大不了的,又不会被老师当众批评,错了就改,推翻重来。不要狡辩、掩盖或者否认,那样只会把你自己推向痛苦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