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剧透!!!
一般阅读阿加莎的作品前,都会习惯性地先看书封皮的背面,浏览一下故事梗概。通常背面的文字都是大略地陈述一下是个什么样的案件,以一些较有启发性的话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而《无人生还》的背面则是一首童谣,贯穿全书的童谣。对于没有阅读之前的我来说,显然是不知道它的意思和作用的,可以说是由于书名和背面文字的独特性引起了我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
这个迷直到故事的结尾也没有解开,而是在故事结局后以凶手放在漂流瓶里的手稿来呈现的谜底。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凶手在选择受害者的角度上非常新颖,即在法律灰色地带犯了罪的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法律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没有法律能顾及到现实中的每一个方面,在法律灰色地带的犯罪者算不算到底犯罪?在法律无法触及的地方,我们只能根据伦理道德来判断一个人做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而每个人对错的条例标准也不一样,没有了法律这种统一的判断标准,似乎很难说一个人是“有罪”还是“无罪”。
同时,在凶手的选择上也非常不同寻常——法官。在凶手对于案件的自述中也有提到“除了浪漫幻想,我的性格中还有其它矛盾之处,死亡总能激起我的兴趣,我喜欢亲眼看见或亲手制造死亡...但是,与上述性格特点矛盾的是,我同时还拥有一种强烈的正义感。”法官,司法权的执行者,手执公正之锤,在人们心中无疑是庄严肃穆的。这样正义的象征,心中居然有着一种对杀戮无比强烈的欲望,并亲手制造了一起谋杀大案。
最后简略谈一谈写作手法上的,这部作品在环境渲染上堪称一流,把压抑紧张的气氛通过人物对话,对单人的各种描写,以及本身海岛的这个环境设定,铺展开岛上的10个人从企图团结一心到互相怀疑的过程。在书的前半部分就提出了“凶手就在10个人当中”的观点,而在阿加莎的笔下每个人都像凶手,挺能和书里人物感同身受的,神经会一直紧绷着。
结局也是一如既往地出人意料,果然“阅读之前没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