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小学时,日记是老师每天必留的作业,每天都要写每天都要上交。真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每天哪里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写,哪里有那么多的情感体会。后来日记的内容就变得千篇一律,而且一半以上的同学所写的内容惊人的雷同。大概的内容如下:
某年某月某日 星期几 阴晴风雨雪
今天吃了早饭去上学,上午上的语文数学,中放学回家吃饭,下午上的数学语文,下午放学大扫除做值日后回家,回到家吃完饭写作业页,写完作业就去睡觉。好充实的一天。
老师总说这是流水账,久而久之老师也变的麻木了。直到日记本上的那个阅字被老师写的出神入化。
后来喜欢上写作的我才发现,小时候的日记真是幼稚的很,真是为了交差而应付老师。
如今在简书中似乎又看到小学生的日记本。简书的日更任务像是老师留的作业,而那些灵感枯竭,黔驴技穷的学生们不得硬着头皮凑些字数,罗列些词汇应付了事,聪明的人为了提升阅读量想些吸引人的标题。为了那些微末的钻,为了在自己名称后面贴上系统给的标签,也是煞费苦心。任务达成后,自己也许会有种"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的自我感动。
小学时自己的日记本写了一摞又一摞,我的文笔没有提升,我的认知没有提高,我的成绩也没有进步,在那些流水账里没有我的童年和回忆。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那些本子卖了废品换了一些零钱。
虽然至今文笔也欠缺至极,但是每字每词每句我都要反复斟酌,只有这样我才感觉对的起自己的情感,对的起曾经的回忆,对的起我遇到的人,对的起每件故事。我也曾想每个文章能有更多的人去看,无论他是蜻蜓点水般的略过,亦或是认真阅读,也许他是不屑一顾亦或是留下一段评语。都感谢我的读者。也感谢认真的自己。
每篇文章最低的要求首先得取悦自己,自己的作品连自己的标准都没达到又岂能让别人赏心悦目。写文章就像雕刻一枚石头,混乱锤刻几下,它还是一枚石头。若用心去雕刻的话即使不是登峰造极的艺术品,最坏也不会辣人眼目。
也许是老师的任务和评价标准造就了学生,也许是急功近利的学生影响了老师。至于哪种又有什么意义呢。大神的高度不会因为云雾而起伏,虔诚的人也不会因为雨雪而隔断朝圣的路,而蜉蝣只识朝日不见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