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我回忆是什么时候开始完整的看一本可以称之为作品的书籍,我可能也记不清楚了。到底是什么时候就开始认字了,我想真的很早,应该是从4,5岁开始吧?因为我记得我妈让我录读儿童故事书的时候就是4岁,我是边看着书读边念的,还清晰的记得里面有个小猴子吃水蜜桃的故事,每次自己读的都馋的要死。那时还没上小学,我在爷爷家的旧房子里全神贯注的看书,谁来叫我我都不答应。只是什么时候开始看完整的小说或者文学作品的呢?就从我喜欢或者常看的作家说起吧。
郑渊洁。小学时在闺蜜家借过一本他的十二生肖之老虎,当时觉得太好看了,然后就把闺蜜家这套书全看完了。基本上他比较出名的童话故事我都看过。舒克贝塔,皮皮鲁和鲁西西,罐头小人,还有后来出的比较成人的童话,基本上我算是他的铁杆粉了。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同学家看到她有郑渊洁的亲笔签名和题词,真是羡慕死我了。这时伴随我童年最久的一位童话书作者。是他告诉我学校不一定是好的,老师不一定是对的,要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要被学校教成什么都不会的人。我觉得在当时看来他的思想还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金庸。第一印象果然是最深刻的。小学的一年寒假,从奶奶床底下的木箱子里翻出了一套旧版的《射雕英雄传》,一共四本。当时就花了几天时间如饥似渴的看完了。看完之后真的不敢相信还有把武侠小说写的这样好的作家。之前看过盗版的温瑞安,简直无法相提并论啊。一本好书可以让你在读完之后的几天都晕晕沉沉的沉浸在虚构的世界里不能自拔,我当时就是那样。满脑子的郭靖黄蓉,满脑子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后来又看了几乎金庸所有的长篇武侠,每部都非常好。但我心里最好的仍然是《射雕》。金庸就是我心目中唯一的不可取代的武侠小说大师。
毕淑敏。上了初中后那个时候爱看《读者》《青年文摘》什么的。经常会有心灵鸡汤,比如毕淑敏就是其中很典型的鸡汤型作家。她的文章都很短,小说也有,但是散文居多。当时好像就爱看她那种简单平实的文字,和励志文章。喜欢了好久。
苏童。这一位就阴暗多了。从《妻妾成群》这部代表作就知道了,这个作家绝对的头脑和别人不一样。他的文字往往黑暗而赤裸,短篇小说常常直至人性。我买了他全套的短篇小说看,现在不知道在哪里。而他好像现在也停笔了?
郭敬明。现在说自己高三的时候迷恋郭敬明的小说会不会逼格太低啊。不过那个时候《幻城》如此惊艳,然后《梦里花落知多少》又真的骗取了我好多眼泪。当时他还是个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高中生,谁想到现在会变成一个无法定义的矮富不帅。不过,除去他的抄袭风波,其实他早期的文章还是可以看的。
老舍。把老舍放到小郭后面确实不太好。不过我突然想起来,我也迷恋过一段时间老舍的小说。有一本很薄的小册子,是他写的短篇,每看一篇都让我笑到眼泪流。那种京味的讽刺,还没有人比老舍写的更入木三分。特别是《抱孙》这个故事,80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仍然不过时。这也是真正的语言大师。
迟子建。她是前几年才开始关注的作家。短篇写的也不错。《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真心的好看。而且,我看过的茅盾小说获奖作品,基本上没有不好看的。
除了这几位,还有路遥,陈忠实,还有一些个网络作家,比如当年明月,流潋紫,虽然他们年轻了些,但是都是我喜欢的。喜欢不一定要逼格很高吧,只要喜欢,爱看,就好。
当时不是说我只看过这些人的书,只不过持续关注的时间比较长,读的可能多一些。如此而已。好作家不问出处,多读没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