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剑圣喵大师
1
莉莎是我的朋友,她不仅成绩优异,还是个留学海外的白富美。新年伊始,她久违地回到了故乡,我们找时间见了一面。
莉莎的个人条件非常棒,高颜值、家境优越、去过二十多个国家、常青藤名校硕士,我其实不太理解她为什么成了“齐天大剩”。
“老师,我不知道,没遇到合适的。”莉莎笑着回答我。
“那怎么样才算合适的呢?”我继续问道,“你不会要求过高了吧!”
“我的要求不高,车啊,房啊我都有。我只求一点,就是要对我好!”
莉莎的答案不出我所料。其实女生是一种情感生物,她们并没有网络所认为那样:特别物质和拜金主义。
优质女生剩下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处理不好情感问题,而她们最大的情感障碍就是“总需要有人对她好”。
我真希望,我有勇气告诉我身边每一个女孩:你喜欢别人长得帅,也可以喜欢别人有钱,这是人的本能,没什么难以启齿的。但是你千万不要要求一个人对你好,因为没有谁能永远对你好,一旦他不对你好了,你便一无所有。
莉莎听完这话后,瞪大眼睛看着我说:“不对啊!不图一个人对我好,难道图财图色?”
我笑了,在情感教育严重缺乏的今天,当代青年的思维还停留在肥皂剧水平。他们不明白,恋爱的价值既不在“财色”等物质,也不在于“对我好”这种外部情感依赖。
恋爱的真正意义在于:让一个人与别人建立深度情感链接,更深刻了解自己和他人,让内心变得柔软而又强大。
我对莉莎说:“万一你找不到一个一心一意对你好的人呢?”
莉莎说:“会有那么一个人的,晚点没关系,看缘分吧!”
其实我真的很讨厌“缘分”这个神秘的词汇,因为我内心对爱火一般的渴望,我才不管那些所谓”缘分未到“。况且,这种宿命式的论调,断定自己必须“一个人生活”,给机会让媒体、亲戚、父母为我们的爱情“操碎了心”。
在多年的情感咨询过程中,剩男剩女们是有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的,他们用价值话语体系对抗外界压力,维持情绪稳定。但这套价值体系却让他们变得固守,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认知倒退,久而久之,他们会更难适应新的恋情,走上相亲的道路。
假如我使用一些心理引导,朋友们能渐渐发现这套价值体系,无形中谋杀了他们的爱情。比如,只有孩子才需要周围人都对他好,当然,孩子也没法体会爱情。
2
“我希望他要对我好!”到底错在了哪里呢?
因为这个人,世界上每个人“对我好”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也许你想要一颗苹果,别人却给了你一车梨。当你婉言拒绝时,别人还认为你“亵渎”他的付出。
然而在感情这件事上,更要命的是,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才是“对我好”。
假如莉莎这样的女孩愿意与你坦诚相待,你可以不断地问她:什么样的行为是对她好。她会例举出一大堆别人对她好的事例。
但随着谈话的深入,你会发现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形象越来越模糊,甚至某些特征是矛盾的,“对我好”已经离开了理性价值判断,变成了一种神秘主义的东西。
我问莉莎:难道之前没人对她好?
她列举了很多男生给她送礼物,送她回家,给她嘘寒问暖的例子。
“那你为什么不和他们在一起?”我反问。
“因为不来电!”
虽然,她对那些男生不乏正面评论,但最后仍然给出一种负面回答。
“那什么样的人来电呢?”
她说了一个男生带她去滑雪的例子,尤其那个男生拉着她的手教她的样子迷人极了。
不过,莉莎和这个男生的恋爱也只持续了几天就夭折了,因为莉莎发现这个男生,太爱喝酒了,每个周末都要和朋友出去喝酒,经常喝的醉醺醺的,她实在受不了。
这时,我才慢慢地告诉莉莎:“对你好的人,不一定是好人。”
姑娘们在“对我好”的期待中,将本来平等的感情状态破坏掉,把一段本来该是互动的关系转换成对男人的评价和审核。
冥冥之中,仿佛自己是一个情感上的弱者,她们站在抗议席上,举牌要求男人为她们注入更多的关怀。在感情这件事上,大部分姑娘都在一边拒绝,一边沦陷。
总是喜欢审判别人“是否对我好”,渐渐地,会没有异性愿意站在被告席上,尤其是你向往已久的那个男神。
3
网友们经常说,那些生病时劝女生多喝点水的男友是低情商,挂掉电话出现在门口的男人才值得拥有。
真正经历了感情风雨的女生不会这么想。
你会明白那个劝你多喝点水的男生,其实已经在这场爱情中感觉绝望,不想再继续投资下去了。他用一种表层的关心,来代替粗暴地挂断电话。也许你该改掉你的矫情,反过来关爱下他,来维护这段感情。也许你该渐渐淡出对他的依赖,和平地放他离开。
你也会明白那个挂掉电话出现在门口的傻瓜,是真的在乎你,在你无限感动的同时,你必须告诉他:以后不要来了。因为他可以坚持一次,两次,三次,却不能坚持一辈子。万一他偶尔有次没来,你会感到愤怒。你把对他的期望抬得越高,将来你也会摔得越惨。
至于那些说“烧到40度,好牛逼”的男生,咱就不计较了,谁叫他脑残,等病好了一定好好“教育”下他,把他打回原形。
这样的女生在爱情中,比起索求,更懂得经营。一味索求只会山穷水尽,用心经营才能收获满满。
“对我好不好”和“爱不爱我”从来都不等价,爱你的人依然会伤你,对你好的人有时也在骗你。对于能把“会不会秒回”“买不买口红”都能上升到“爱不爱”的姑娘,注定会有一个悲惨的命运。
毕竟向他人索取爱,可能比索取命还要困难。她们也许不明白,这种虚假的女性主体意识,实际是对男权统治的真正臣服。
现在女性的悲剧就是,她们在一方面相信“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一方面却在拼命寻找一个“好男人”。她们把男性作为假想敌,又渴望将敌人带入到自己的情感世界,那么这个敌人只会让你的内心世界成为一片情感废墟。
爱是一种情感氛围,是在运营感情的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微妙感觉。你期待某一方给你爱,这本身就不可能,因为爱是两个人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