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造与天生》
“人造与天生的联姻正是本书的主题。”
人造的机械性与天生的生物性的联合,起初可能是迫于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我们创造出的世界越来越复杂,我们需要向自然去学习如何去管理这个世界。未来的世界不一定是灰色的钢铁世界。
“到目前为止,那些原本属于生命体却成功被移植到机械系统中的特质有:自我复制、自我管理、有限的自我修复、适度进化以及局部学习。”
“活系统”
根据“有机体”、“生态系统”这类词用于描述具有人造属性的天生物,作者使用“活系统”来命名具有生物属性的人造物。
“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有自治力、适应力以及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
人总想控制所有,征服自然,征服世界,而自然总会在不经意之间顷刻吞没人的妄想。失控是常事。
第二章:《蜂群思维》
“蜂群的灵魂”:“这是一个白痴有、白痴享、白痴治的选举大厅,其产生的效果却极为惊人。这是民主制度的真髓,是彻底的分布式管理。”
群体之中每个人的智慧有高有低,参差不齐,那么给予这样一个群体以民主的意义何在?大约就在于群体自有其意志。
“一个鸟群并不是一只硕大的鸟。”
每一只鸟并不知道鸟群是什么形状,它只是通过局部的知识来确定自己应该采取的行为。每一个局部的知识由什么控制?肯定不是某只鸟的脑子所能确定的事情。
“涌现”
涌现之中并不是2+2=4的因果规则,而是另一种,2+2可能等于5的因果规则。涌现不是神秘主义,而是一种可以被理解的科学。
人的记忆也是涌现而非完全真实重现的,由各种关键碎片拼凑而成。因为记忆是高度重建的,而非高度复现。
“这里有一个关于活系统的普遍规律:低层级的存在无法推断出高层级的复杂性。”
“漩涡是一种涌现的事物——如同群一样,它的能量及结构蕴涵于群体而非单个水分子的能量和特征之中。不论你多么确切地了解 H2O 的化学特征,它都不会告诉你任何有关漩涡的特征。”
关于这个,倒是有点牵强附会的意味,不过也不知是哪边牵强附会了。不过换个思路思考问题总是好的。
“活系统的特质”:“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点对点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因果关系。”
去中心化、自治,这些关键词正式如今互联网的特点。不过如今此地有其他不可描述的新趋势也是意味深长。关于非线性因果关系,一般语境下似乎默认因果关系为线性的、直接的,而非线性因果关系一般容易与相关性相混淆。
布拉斯悖论:为已经拥堵的网络增加线路只会使其运行速度更慢。
第三章:《有心智的机器》
“那么,我们打算为机器做点什么呢?”
我很喜欢这句话。看这一章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就会想起曾经看过的不少科幻小说。有了心智的机器人向来是科幻小说超爱的角色设定之一。确实,身为人类,“以人为本”这几个字向来被挂在耳边。但是机器自己呢?比如在我身边吃灰的那台笔记本?它期望被如何对待呢?
“快速、廉价、失控”
制造机器人的方向从庞大昂贵转向廉价微型,从制造大脑转向制造低级反应。正如人绝大多数的行为都有反射控制,用到大脑的地方其实很少。
自下而上的层级结构
“行为代理之间并没有明确的信息交流。所有的交流都是通过观察其他代理的动作在外界环境里留下的痕迹和影响而得以进行的。”
想起《数学之美》里的一个观念:冗余是信息传输安全的条件之一。
布鲁克斯总结了设计移动式机器人的 5 条经验,其表述如下:
- 递增式构建——让复杂性自我生成发展,而非生硬植入
-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紧密耦合——要低级反射,不要高级思考
- 与模块无关的层级——把系统拆分为自行发展的子单元
- 分散控制——不搞中央集权计划
- 稀疏通讯——观察外部世界的结果,而非依赖导线来传递讯息
“思考即行动,行动即思考,没有运动就没有生命。” ——海茵茨·冯·福尔斯特
在前面的章节中,作者便提到,了解一个复杂系统的方式只有行动,了解一个复杂的线性方程的唯一方法便是运行它。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