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情侣,父母陪伴子女成长,子女陪伴父母变老。
很多父母会花好多时间陪孩子写作业,可是要知道陪读和陪伴是一字之差,意义完全不同了,记得有个叔叔说他每天都陪着孩子写作业,写到半夜十二点是常有的事,第二天上班完全没精神,孩子上学肯定去了也是睡觉,成绩怎么会提高,两个人是坐在一起,爸爸看爸爸的,孩子写孩子的,零交流,如果肯多沟通,三岁以上的孩子就什么都懂,不要再把他们当成孩子,要当成大人,像朋友一样相处,他会愿意讲,要知道2岁孩子脑细胞的神经元胶质是最多的,也就是最聪明的时期,其实中国老话,三岁看老,也是有道理的,只不过后期家人教育出现了偏差,当然后期的教育很重要,不是常有人说,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要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为一个儿科医生,每天接触最多的莫过于孩子,家长,感触最深的是,有些孩子两岁,他会静下来听你说,这里不打针,你不哭很快就看完,就可以回家了,然后很安静的配合医生,有些完全不同,还没进诊室就已经哭的撕心裂肺了,不管说什么完全不听,父母会说我们这么小,哭是正常的,可是为什么有些宝宝就不哭呢,这个和父母的教育绝对分不开,那些哭的特别厉害的大多是上一辈人带大的,所谓的隔辈亲,可能就是这样吧,百分之百顺从,孩子想怎样就怎样,一点不如意,就哭,一哭家长马上妥协,他会默认,原来哭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有时候父母不满足,他会哭的更厉害,这时家里的老人看不过去了,马上满足要求,就这样久而久之,哭是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那些听话的宝宝你会发现,她想做什么会用嘴来提要求,这样长大后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也是强于用哭来解决问题的宝宝,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不一定丰富的物质是最好的,多花点时间陪伴,可能才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于子女而言,长大后忙事业,想当然的认为,我每个月给父母多少钱,就是最好的,可是真的有问过他们吗,这真的是他们需要的吗,邻居有个阿姨应该六七十岁的样子,身体很好,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每月都会给阿姨很多钱,每天阿姨自己买菜做饭,日子过的挺好的,可是有一天阿姨脸上的笑容和平时不一样,很好奇的问“阿姨家里是不有什么喜事”阿姨惊讶“你怎么知道”,“您全写在脸上,看您高兴的”“恩,我儿子回来了,说这次能多待几天”,我突然无话可说,儿子是您生的,养的,他回来应该是在平常不过的事,可是却能让您这么高兴,是啊,我们一点点长大,就意味着父母一天天变老,每次听《父亲》这首歌都会哭“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您变老”简单的话,却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在他们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多给予这陪伴呢。
陪伴最简单的事,如今却成了最奢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