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第一条笔记的时间是2013年11月24日,onenote是2016年11月19日。印象笔记是把纸质笔记电子化储存的开端,onenote是进行系统化知识管理的开始。一个是老朋友,一个是新欢。
一、onenote开端源于写作,感谢写作
16年国庆节期间,坐在开往杭州的火车上,浏览着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电子书。里面提到的一些关于时间的话题,深表赞同,当即就想何不尝试下微信公众号呢,这个想法已经在我脑中盘旋了好几个礼拜。
在10月4号第一篇的公众号短消息正式发布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一两篇更新之后就遇到了瓶颈。常常拖到深夜,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发呆,打着瞌睡一直到三四点才能完成一篇文章。写文章其实也就是一两个小时,最费时间就是排版和检查错别字了,反反复复修改,时间最多能达三四个小时。
最开始的文章都是在印象笔记上面码字排版,然而印象的编辑功能比较简单。文字编辑好复制到公众号编辑框中后,还需要进行一次排版,这等于做了重复的排版工作。后来网上搜到了“秀米编辑器”,只需要在上面把文章写好排版好,就可以自动上传到公众号了,不需要再修改什么,方便了很多。可秀米的缺点也很明显,不充钱成为会员,容量小的可怜。没写几篇就显示容量已满,只能删掉以前的文章来腾空间。
很巧合的是,11月19日李笑来要召开网络粉丝见面会,作为粉丝当然得捧场。当天刚好也是发微信文章的日子,于是就打算偷下懒,干脆把听课记录整理成文章发出去得了。如果手写笔记的话,之后还得在电脑上码一遍,作为一个一直追求“一劳永逸”方法的人,这一步不得累死人。就思索着是否有软件可以实现这样一个功能:边听讲座边记录笔记,互不干扰。
onenote就从脑中蹦出来了,它的停靠桌面的功能真是完美契合需求。当浏览器和onenote需要同时显示在一起时,onenote可以停靠着浏览器最右侧,方便记录笔记。当晚记录完笑来见面会的内容后,花了几个小时排版后,就直接发出了文章。
尝到了在onenote编辑的甜头后,后续基本上所有的文章都是在上面编写排版。而且跟微信简书的契合度非常好,在onenote上编写排版完成直接复制过去,再简单加粗字体就可以发表了,这样节省了很多时间。
二、从印象笔记转变到onenote如此快的原因
1、时候已到
阻碍onenote使用的最主要两个问题:一、无法同步;二、空白画布编辑模式,太过自由无从下笔。也正是这两个原因让我当时没有选择onenote,而是印象笔记。因为印象笔记实时同步,外加有限的编辑模式,刚好符合我当时的需求。
几年过去了,同步不再是问题,vpn可以轻松实现同步;多样化编辑模式反而变成了一种需求。而这也正是onenote的优势,风水轮流转,我绕了一个大圈还是回到了起点。当然要是回到几年前,强迫自己使用onenote,估计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因为时候未到。
2、系统化管理知识需求
虽然在印象笔记里面记录了上千条笔记,但都是零散存储在一起,笔记和笔记间的关系比较弱,很难有效利用起来。也想过好好整理下,可工作量太大,让人望而止步。于是就寻求系统化管理知识的软件,好把印象中精华的笔记挖掘整理、重新利用起来。
市面上做的最好的笔记软件,除了印象笔记就onenote了,实际上也就只有onenote可选了。onenote的层级关系都建立在一个页面上面,直观整理,而且移动整理都非常方便,这就让笔记管理变得轻松愉悦。就算有再多的笔记给我,也能很快的整理到各自的章节中去。
onenote的排版模式非常丰富,笔记本、分区、页、画布等排版非常的自由。文字编辑功能类似Word,可以进行丰富的文本编辑。另外onenote可以能把不同的知识梳理成一篇篇文章,把相似的文章整理归纳成一章章内容,不同的章节组合就成了一本本笔记本。这一步完成后,实际上也就是对知识进行了一轮洗牌,进行了一次系统化的梳理。
自从第一次在onenote开始写作后,后续几乎把工作、学习、生活都搬到了onenote上来了。在上面管理我的写作、记录我的工作、帮我找到新的工作、以及进行系统化知识的学习:例如编程及英语的系统学习。
而onenote最最奇妙的地方在于:每当心烦意乱不知措之时,在上面敲几行文字,灵感总能迸发出来。
最后,在这里感谢在我迷茫时遇到印象笔记,同样感激在我需要提升的时候重新认识了onenote。
本onenote轻松使用目录:
【连载】《onenote轻松使用》目录预告:系统介绍onenote使用教程
【连载】《onenote轻松使用》(2):难道要抛弃旧爱“印象笔记”,转向onenote新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