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新知|寻找潇贺古道上的古村镇

古道行|寻找潇贺古道上的古村镇


何家湾村:潇贺古道

本文发表于澎湃新闻“私家地理”

作者:翁欣

潇贺古道的“潇”,指潇水,是湘江上游最大的支流之一。“贺”指贺江,是珠江的重要支流之一。

所谓潇贺古道,指得就是秦汉时期开辟的,湖南潇水连接广西贺江的水、陆路通道。

潇贺古道的前身,又名秦建“新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征岭南,平定百越过程中所开辟的一条中原通往岭南地区的驿道。古道穿过都庞岭与萌渚岭交界处,以水陆联运的方式,沟通属于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交通运输。

自秦汉至清末的两千多年里,潇贺古道一直都是中原沟通岭南的交通要道之一。古道起点从湖南道县码头,经江永到富川,然后沿贺江汇入珠江出海。它既是一条军事通道、古官道,也是一条商业繁盛的贸易之路。

潇贺古道经历朝历代不断修筑、拓展,不仅形成东、西两条主干道,并且还开辟出许多岔道,形成完整的交通路网,串起古道沿线的村落和集镇。

随着现代交通兴起,曾经繁忙的古道已经完成历史使命退隐于野,部分路段被公路覆盖,或淹没于荒草丛中。尽管如此,这条绵延于南岭间的千年古道,仍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迹。

我所寻访的这条路线被称之为潇贺古道西线(道县→江永桐口村→ 上甘棠村→兰溪瑶族乡→岔山村→秀水村→富川)这也是现存古道路网中,石板道、古村落和文物古迹保存最为丰富的一条路线。

起点:道县西关码头

湖南道县的古码头,是潇贺古道的陆路起点。

道县,古称道州,位于潇水中游,隶属湖南永州市,建制史已有2200多年,道县也是宋代理学大思想家周敦颐的故乡。

西关码头

道县码头因潇水河而兴,古码头在道县西关桥的北侧,也叫西关码头。在过去倚靠水力运输的年代,乘船从湘江经过潇水而来的人,就是在西关码头上岸,然后走陆路经过道县、江永、再从富川走水路到达广西贺州。

最早这里是秦始皇大军进攻岭南,水陆转换的营地,后来逐渐成为舟楫往来、商贾云集的商埠。无数南来北往的客人和货物从这里下船上岸,或者上船起水。当年徐霞客也来过道县,他从码头下船后,前往祭拜周敦颐的濂溪祠。

潇水河畔,老码头早已经完成历史使命,除了还看得到几级伸到水里的青石台阶,昔日的繁华码头,现在只剩两三只停泊在江边的铁皮船相依相伴。过去舟楫往来,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只能借助想象去还原。

码头位于道县古城的西门外,码头后面就是道县的老城区。古街老巷还保存着过去的格局,巷子里的住户已经很少,上下两层的的临水铺面,全部门板紧闭,周围残破不堪,杂草丛生,这一片似乎在等待着被拆除的命运。

生活在湾里街的老人告诉我,小时候,每天清晨,江边码头上便会响起捣衣服的棒槌声,此起彼伏。一大早就有人从河里挑水到城里去。那时,城里还没有通上自来水,附近的居民洗菜、洗衣服,甚至刷马桶,都在江边的码头上。

走出码头,很快就来到道县古城墙脚下。道州古城,临水而建,东南有潇水河,西有濂溪河,过去就是天然的护城河。由寇公街从西往东,可一路走到保存完好的南门及东门。


潇水河上的龙舟

穿过西关桥,我沿着滨河路往南,江边传来鼓声,潇水河里有几条龙舟正在训练。道州有“龙舟之乡”的称号,这里划龙船的习俗源远流长,每年端午期间,潇水河上百舟争流,两岸观者如潮,是当地一大盛事。

只是我奇怪,端午已经过去几个月,为何还在训练龙舟。当地人说,道县人太热爱划龙舟,端午比完,等中秋还要再比,一年两度竞龙舟,这也是全国唯一。

江永桐口村,女书文化发源地

道县境内的古道,主要是沿永明河边开辟,一路往南。西边是连绵不绝的都庞岭,东边是萌渚岭,古道的线路在这两座山岭之间,断断续续地存留着。

桐口村,是从道县进入江永后的第一个村落。


鸣凤阁

村口的位置,有一座别致的八角形楼阁,很气派的坐落在稻田里,门楼上书“鸣凤阁”三个大字,这座建于明代的楼阁,也是古道上的标志性建筑。

江永县地处湘桂边界,是湖南一个偏远小县城,这儿流传着很多神奇的传说,最著名的就是传女不传男的文字——女书。

女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女性专用文字,这种文字是由女性独立创造、只在女性中流传和使用,通常是母亲传给女儿,因为在江永境内的上江圩镇被发现,所以叫“江永女书”。

女书的特点是书写呈长菱形,字体秀丽娟细,因其外观形体,被当地人称作“蚊形字”。

女书原本是江永一带妇女祭祀、交友、言情、记事的秘密文字,因为流传的地域非常狭小,过去仅上江圩镇周围的村落有妇女使用,外界甚少人知,所以濒于失传。

女书博物馆

桐口村,属于上江圩镇,是江永女书的发源地之一。两公里外的浦尾村,已被辟为“江永女书生态博物馆”,是集中展示、介绍女书文化的地方,如果想了解女书文化,那里是唯一的选择。

桐口是卢姓家族居住的古村,村里新建的住宅都在外围,因此村内的老宅基本没有被破坏,不过大部分已经年久失修,无人居住,有些老宅已经被用作牛栏、柴屋等。

除了鸣凤阁以外,该村还建有鸣凤祠(卢氏家祠),桐口村的建筑有一个特点,民居的门庐装饰,室内的窗格雕花,全部都以凤、鸟、喜鹊等浮雕彩绘为主,这与当地的鸟图腾崇拜有关。

村里只见到老人和孩子,通过和村民的聊天得知,有一部女书题材的电影《雪花与秘扇》,就是以该村为背景拍摄的。我想进一步了解关于女书在这里的传承情况,得知这个村里目前仅有两个人会女书,现在都在外面打工。

到达江永桐口村后,西线的潇贺古道又分出岔路,一条从桐口过上江圩,走麦岭方向,而我则继续沿永明河西岸,经江永县城、入富川,两条路最终都会在富川县的码头汇合。

千年古村上甘棠

过去的古道有自己的修筑规律,首先会选择水源充沛的地方,比如沿路有溪流,让人在行旅中得到补给。另外出于便捷的原因,古道会把沿途的村落串连起来,所以古道上必有古村。

江永县西南的上甘棠村,是潇贺古道在江永境内最重要的村落,早在汉武帝时,此地已被设置为谢沐县县治驻地,进入广西的驿道都从此过,它也是湖南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古村落之一。


“月陂亭”


整个村落依山傍水,座东朝西,村前环绕清澈的谢沐河,村后有逶迤的屏峰山脉,村西南是一大片开阔的良田,这里山环水抱,形成极好的风水闭合,青石板古道穿村而过。

村子南头,一座建于宋朝的步瀛桥,为上甘棠的主要出入口。这是湖南保留下来最古老的石桥之一,与旁边建于明代的文昌阁互为衬托。

走过步瀛桥,沿青石板路向南,古人在沿河的石壁上凿开一条小径,形成天然石亭。石壁上写着“月陂亭”三个大字,崖壁上镌刻有二十多方古代石刻,这个可以庇荫的天然石亭,也是古道上过往行人的最佳休息之处。

穿过“月陂亭”,由村口的南槽门进到村子。上甘棠村有南北两个槽门,是出入村子的主要关口。走进槽门,一边是临河的石砌城墙,同时也是防洪墙,另一边便是鳞次栉比的民居房屋。

步瀛桥

上甘棠是周氏族人聚族而居的村庄,村内至今仍保存着大量明清时代的古民居。石板街道伸出出一条条支巷,每个巷口建有一座门楼,周姓各个支系按不同门楼居住。

如今年轻人已经不愿意住在潮湿,阴暗的的大屋群里,都搬到外围建新房居住,古村里只住了些舍不得搬离的老人。尽管这里已经是个旅游古村,但还是让人觉得非常冷清。可以预见随着时间推移,这里的老屋会因为无人居住住而衰败的更快。

村里的主干道就是穿城而过的古驿道,古道两旁,颇多商铺。可以想象过去这是一条繁荣的商业街,有些还保留了古代商铺的样式,这些商铺一般为二层木楼,下店上寝,店铺朝街皆用砖砌了高高的柜台。

这些柜台比一般商店的柜台要高出不少,“万顺号”的老板告诉我,这样的高度,是过去为了骑马的行人,在马上购物方便所设。

“万顺号”是过去古道上卖南北货的老字号,如今是一家小卖部。店主告诉我,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许多湖南人还会沿古道往南挑一些农产品去广西卖,自己年轻时也和别人一起走过。

古道淡出人们的视线是从有了汽车,通了公路后开始的。公路离上甘棠村还几公里远,新村建在靠近公路的地方,这条古驿道也就因为没有人走,日渐冷落,彻底失去了交通功能。

出了村子,溯河而上,还能看到比较完整的古道,只不过走着走着,夏季的杂草彻底覆盖了石板路。上甘棠村附近保存的石板道路差不多有七八公里,是潇贺古道保存最好的一段路程。

潇贺古道

勾蓝瑶寨

离开上甘棠继续往南,从公路左转进入兰溪瑶族乡,很快就到达了湘桂边境。这里的勾蓝瑶寨很有特色,是江永县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老瑶寨。

关于勾蓝瑶寨名字的来历,当地人的解释是,“勾”指这里的山峰勾连起伏,“蓝”指上村有一口泉水,幽兰透澈,是兰溪的源头,故名“勾蓝”。

又听说勾蓝瑶寨历史上有招郎入赘的婚俗,也就是说招“上门女婿”,这一习俗一直保留至今,因此许多人把“勾蓝瑶”谐音为“勾郎瑶”。

进入村子,首先看到是一座城门,虽然是复建,也可以让游客领略到勾蓝瑶寨当年的防御工事。过去城门都有专人把守,是勾蓝瑶寨的首道保护屏障。

村子里保存有不少明清时期的砖房建筑,房屋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外形与徽派建筑有些相似,都有着高大的“马头墙”。不过徽州民居是白墙黛瓦,而这里的房屋是红砖青瓦,色调就更明亮些。

勾兰瑶寨

勾蓝瑶寨是比较大的寨子,里面有三个自然村组成,布局呈三角形,各村相距不到一公里,人口有近3000多人。每个村子的的入口都建有门楼,这里的门楼极有特色,下面是通道,门楼上有住屋,是供守夜的看门人住的。

门楼是村的哨卡,又叫“守夜楼”,是城墙之后的第二道防御工事。过去会轮流派人值守,严防陌生人闯关。在勾蓝,依然保存了十多处这样的守夜屋。

勾蓝瑶原属地方瑶族势力,明朝时受朝廷招安而归化,被编入民籍,受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因此这里的瑶族很早就受汉文化影响,村里既有盘王庙,又有关帝庙,说明这里是一个比较汉化的瑶族村寨。

青石铺就的古官道从村子里穿过,往北可以到千年古村上甘棠,往南可以通往广西。

从“上村”的古戏台旁边,顺着古道上山,几百米的距离又看到一处建于山隘的古城墙和关门,关门外的道路通往广西地界。

勾蓝瑶于明洪武年间受朝廷招安后,担负着镇守湘桂交界关隘的重责,因此过去的勾蓝是一座军事堡寨。他们在四周的山隘口上建有九道城门,并设有瞭望台与枪眼,日夜有专人把守,外人想要进入村寨很快会被发现。

村人说,当年日军路过兰溪乡,看到整个瑶寨防守严密,因此没有进来,绕路而过,勾蓝也因为其防御系统避免了一场灾难。

岔山: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

穿过湖南进入广西前的最后一个村庄——岩寺营,前方有一座开了两个叉角的小山,那座山叫岔山,是湖南与广西的分界线。

绕山而过,来到岔山村,门楼上挂着一块“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的牌匾,门楼后是一条被踩得光滑锃亮的石板路,进入村子就算来到广西境内。

岔山村是古道进入广西的第一村,始建于明代初期,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瑶族古村落,因村子北部有两座形似分叉对峙的山头而得名。

因处于湘桂边境,过去的岔山村与湖南、广西都有频繁的商贸往来。古道就是村子的主街,两旁砖木结构的房屋挨得很近,仅能容下一两人走过,三个人并肩而走就稍显拥挤了。

岔山村因潇贺古道的兴盛而建,随着古道的隐退也逐渐衰败。上世纪六十年代,村民陆续搬迁至新村,岔山村成了村民放牧牛羊遮风避雨的场所。

岔山村

这几年在政府推动下,重新开发古道两边的商铺建筑形成了一条旅游商业街。古道不长,两侧店铺以油茶馆居多,内容有点雷同,

为了招揽生意,油茶馆里的店员穿着瑶族服饰,虽然广西富川是瑶族县,但一路走来,很少看到穿瑶族服饰的。收音机里放着刘三姐的歌,让我再次确认,我已经从湖南来到了广西。

村子不大,来这里的游客一般就是喝碗油茶,吃几个梭子粑粑就走了。这里的瑶族一天三餐都离不开油茶,不过我却不怎么喝的惯。相比于油茶在广西地区的传播广泛,梭子粑粑应算是岔山才有的特产。

从湘桂边境开始往南走时,一路上经过好几座风雨桥。比如兰溪乡的“培元桥”、上寺营的“朝天桥”,岔山村也有一座古朴典雅的“兴隆桥”。隔壁的油沐乡还有两座规模更大,列入国保的风雨桥值得特意去看。

桥亭合一的风雨桥是瑶族文化的建筑,只有进入广西境内的瑶族村落才有。一般建在村子入口,或田间地头的河道溪流之上,供路人遮风避雨,休憩纳凉之外,也是当地人眼中具有“锁水”功能的风水桥。

风雨桥在古道上,其实承担着路亭的作用。古代的驿道,均设路亭,凉亭。所谓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以方便行旅休息和补充能量。这些路亭进入富川境内,被一座座风雨桥所替代,在当地风雨桥也被称为“凉桥”。

瑶族风雨桥

秀水状元村

岔山村往南走约一公里,就是富川瑶乡独具盛名的秀水“状元村”,作为这条古道上的一个亮点,和之前的上甘棠村一样,都属于有一些游客会来的古村落。

秀水乃书香门第,曾经文风兴盛,人才辈出。这个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小村庄,竟出了一位宋代状元和二十六位进士,因此秀水村别称“状元村”,后一个名已经逐渐盖过它的原名。

人杰地灵的秀水村,建于唐开元年间。始祖毛衷,是唐开元年间进士,曾为广西贺州刺史。见秀水一带山清水秀,卸职后定居于此,开枝散叶,子孙繁衍。


秀水村

崇文重教的秀水村,后世人才辈出。富川历代科举进士有记载的有34人,其中27人出身于秀水村的毛氏家族,包括一名南宋宁宗年间的状元毛自知。

从观景台望去,整个村子围绕着一座奇秀似笋的山峰而建造,两条小溪从村中盘绕而过。秀水村文脉兴盛,千载不衰,应该和村落独特的布局和风水有关。

村里至今还保留着连片的明清古建筑、宗祠、牌坊、古戏台、还有历朝皇帝所赐封和官府贺赠的各式牌匾。最著名的当然是村口那座状元楼,纪念着贺州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毛自知。

秀水村是毛氏族人聚居之处,据我所知天下毛氏一般都来自衢州江山,一打听还真是,建村祖先毛衷正是衢州江山人。村民听说我从湖南沿古道寻访而来,他们告诉我,过去秀水村和之前经过的上甘棠村通婚,只因湘桂边界这一带,瑶族村落多,汉族少。

听村中的老人们追思讲古,秀水村虽地处偏僻,但并不封闭。过去村中的有识之士沿古道外出求学或经商,增长见识以后,回乡开设书院,邀请外地的秀才、举人沿古道来此任教。秀水村之所以历代科甲鼎盛,与古道的交通便捷,人才往来也有关系。

秀水村

富川古城街,消失在水底的古商埠

富川是潇贺古道西线陆路的最后一站,过去进入富川古城码头,就可以下水坐船沿富江南下,前往贺州(今临贺),经贺江汇入西江 ,与珠江水运网络相接,便可一路到广州甚至直接出海。

在以水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时代,所谓古道,一般来说就是两大河流之间的交通要道。潇贺古道就是连接潇水到贺江的陆路通道,因此富川即是水路直达贺州的起点,也是潇贺古道陆路的终点。

到了富川县城,没找到古码头。问了一些当地人,才知道现在的富川县城,是富阳镇,这里只能算潇贺古道上的节点,并不是过去走水路上船的地方。真正的富川码头,位于县城以南约15公里的古城街,那里现在已经是一座水库。


富川县城的古城墙

曾经,潇贺古道上的水路与陆路交接点——古城街,就在富江边。过去富江之上可走大船,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因龟石水库的修建,航运停止,曾经的古道、古码头,还有昔日繁华的古商埠,都已经沉入了水底。

原来古城镇的居民,搬到了现在的富川县城。老人们回忆说,古城街虽然不大,民国时期的商业贸易非常繁荣,码头边商号林立,最多时有四百多家店铺,被称之为“小广州”。

由于古城街是水路与陆路的交接点,广东来的棉布,煤油、盐、等商品由水路运到码头。湖南来的黄豆、花生、大米这些农产品,则走陆路运到古城街,转卖给广东来的商人,古城街当时是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因为外来做生意的人多,有湖南、广东的,附近这些县也不少,所以富川的语言比较多样化。老人说,“那时在古城街,有的说湖南话、有的说客家话、有的说瑶话、有的说桂林话、反正在富川一个人会说几种方言很正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