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时间:2017.9.22
姓名:甘建萍
1、朗读原文 2
[背景介绍]1508年,正德三年戊辰,阳明先生37岁,在贵州。时任龙场驿驿丞。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环境艰苦,言语不通。可通语音者,仅有一些北方逃命之人。一开始没有像样的居所,先生便教人范土架木以居。当时宦官刘瑾的加害之心未亡,阳明先生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维生死一念尚觉未化,乃凿石椁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而从者皆病,先生劈柴取水,作糜饲之,又恐其怀抑郁,又为歌诗,调越曲,杂诙笑,以相解慰。因沉思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不觉呼跃而起,从者皆惊。使之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便是阳明心学中的大事件——“龙场悟道”。当地人与先生也日益亲近,见先生所栖卑湿,为构龙岗书院、寅宾堂、何陋轩、君子亭、玩易窝,以居先生。本篇文章就是为当时龙岗书院的学生所书。
明代官员、学者施邦曜(yao)在《阳明先生集要》一书中就此文有评曰:“不独可为初学规则,夫人而立志不渝也,好学不倦也,改过不吝也,嗜善若不及也。作圣之功,尽于此矣。当书以置左右。”
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
【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2、听分享,谈感悟 2
致良知,依靠自己的真心,无论身处多大的逆境,能做到心静如水,一切迎刃而解。致良知是举起不是放下,是精益化了的人生,也是幸福快乐的源泉。立志篇告诉我们:“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静心思考,我的人生之志为何?23年的教坛生涯,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带领孩子们立大志,勤学习。那时的我只是满足于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罢了。这个志向在20年前都已达到了,从未更新自己的志向,也未拔高自己的志向。今天阳明先生的立志篇,让我猛然清醒。我为何如此踉跄地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如今时过境迁,我需与时俱进,也需带领身边的人一起与时俱进。了解教育新动向,调整自己的志向。今儿沉思后立下如此宏愿:扛起教育改革大旗,带领更多孩子去获取生存之道,去炼就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本领,健全身心,去寻求幸福之路,追寻真善美之道,肩负托起祖国未来的大责。
今年教师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对孩子和充满希望的家长,我们必须寻求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方法。
面对教育的诸多问题,课堂改革迫在眉捷,我便是这改革大潮中的践行者。教育得讲求规律,追求功利化的教育将影响着咱们的一代人,培养现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我是践行者。我不再焦虑与懒惰,我将用我已醒来的生命去唤醒另一个生命,做新时代的师者。开始知行合一吧!感恩致良知让我觉醒,让我找到初心。
3、不说一句善意的谎言 2
4、不说一句负能量的话 0
5、一诺千金:责己 吾日三省吾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