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行者
在行走的过程中慢慢坚强
在路上洗心而感怀慈悲
寻访每一处撼动心弦的力量
走
有的地方,你听闻它盛名已久,心生向往却每每未能成行,而有的地方,有了初识的缘分,便盼望着一次次的重逢。对于笔者,西藏便是这样的所在。
千山之巅,万水之源,阳光灿烂,天空明净,这便是西藏。稀薄的空气里有信徒们平静的呼吸,雪山的怀抱中是安静的湖泊,这里的一切都不似真实,却又让你无法停下再度寻访的脚步。
寻
这是第二次去西藏了。
上一次去西藏是2013年,那时还在休学期间,在结束了一个学期的支教后,骑着自行车从昆明出发,沿着滇藏线一路转山至拉萨。
“转山”是藏族人的宗教活动仪式,虔诚的信徒们围着圣山一圈圈地朝拜着,更有甚者三步一叩苦行朝圣。
临行这一天的西宁,降温了。当我顶着呼啸的风来到火车站时,已经是下午七点多,距离发车半小时,短暂的休息后便匆匆地道别了西宁。
列车一头扎进了这青藏高原的暗夜里,穿越于莽山之间,飞速驰骋。
夜深了,对面乘客的手机屏幕还在发出微弱的光亮。昏暗的车厢里没有动静,只听窗外车轮前进的“咯噔”声,偶尔有人在睡梦中翻个身,又归于平静。
我翻身朝向内侧,有些难以入眠。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每次长途旅行中,都会有些许兴奋,这样的兴奋让睡眠变得困难,明明身体疲乏,却睡不着。然而渐渐的呼吸加重和头部疼痛告诉我,海拔上升了。
恍惚中收到友人从尼日利亚发来的消息,明天他也要离开拉各斯,开始下一段旅程。此刻正与好友欢聚,却不知他日相聚何期。
可人生不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相聚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聚散都是缘分。
而路,还要继续向前走,不管身在何方,都是去过自己要过的生活。
想想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就在两个月前,我也在拉各斯的深夜里烂醉如泥。
我想,一起经历过的人,都会懂!
火车静静地前行着,穿越了羌塘草原,穿越了古老的象雄文明,穿越了漫漫长夜,我看到了青藏高原的东方既白。
翻过了唐古拉山,离拉萨就近了。羌塘草原貌美如初,天上的白云触手可及,冬季的草原一片土黄,成群的羊和牦牛慵懒地定格,牧民坐在草地上享受着午后的阳光,不远处的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明晃晃地光亮。
能在这里生活的人,才是拥有福报的。
内地的朋友都在寒冬中大雪纷飞,我却在青藏高原上艳阳高照。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暖洋洋的。
经历了一个黑夜白天,再次来到了这座久违的“日光之城”。
1号公交路过离布达拉宫不远的地方,下车便可直奔布达拉宫。
从布达拉宫门前广场的安检进入,靠着池边走,一霎那透过池边垂柳围出的视觉通道,远远地看到蓝天白云下的布达拉,巍巍峨峨,微风吹过水面,布达拉的倒影瞬间模糊了,微风过后又重新呈现。
上一次看到布达拉宫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同所有人在五十元人民币上看到的一样,皆为千篇一律的视角。在烈日阳光的照耀下,俨如一位威严高僧,有着难以接近的庄严感和神秘感,唯有远远地瞻仰着。
而这一次,眼前的景象会令人以为是误入江南园林,小桥流水般静谧,垂柳夕阳下显得各位温和。或许这才是这片土地的真实面貌,平和而安详。而我们也如同朋友般重逢。
眼前的布达拉宫完全颠覆我之前的印象。
不得不感叹旅行的奇特魅力,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我一千次来,会看到一千个不同布达拉宫,每一次都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灵震撼。
夕阳的余晖洒满布达拉广场,为原本清冷的画面添上一层金色的暖意。
我被眼前这一幕深深地感动,如此景色,不负那些朝圣者远道而来千万里。
沿着北京路一直向东走,走到头左拐再右拐,不远处马路对面的巷子里,就是预订好的青旅了。拉萨的青旅大多数都没有空调和暖气,所幸这家有提供电热毯,能够勉强御寒。小憩片刻后便再次出门。
晚上九点,大昭寺门前转经路上行人络绎不绝,下班后的、吃完饭的当地藏民前来转经朝拜,这是他们的日常必需,是已经完全融入到生命中的宗教信仰。
门前还有许多远道而来的朝圣者,他们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一路叩拜来到大昭寺门前,为生命祈福,寻求心灵的慰借。
在这寒冷冬夜,摩登城市商场里人都早已离去。而信仰的追随者,在心灵的滋养中,久久不愿离去。
我思考着,谁更幸福呢?
头痛加剧,肚子也饿得咕咕叫。在街角的一家小店里要了一份加肉藏面,一大杯甜茶,总计15元,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去。在西藏,过的就是这么朴素的生活。
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去他人的故乡?我想不仅仅是为了去别人呆够了的地方呆两天。
于异乡的陌生中寻找熟悉的感觉,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寻得一知己,这大抵是上苍所赐的厚礼。而在行走中阅见的每一处风景,照见的每一寸真心,都是在拜读他人的一生,体味他们的感动、快乐和震撼。
这一切,与我们自身的某一部分互成镜像,让人觉得人生不是孤旅,在无涯的时空荒野里,总有群体的共鸣,西藏,让这样纯粹又奢侈的诉求简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