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佛经都是会议报道,记者只有一个,就是阿难。阿难是真正的“记”者,因为他记忆力超好,当时记下了会议内容,过后还能回忆出来,并且不用纸和笔,谁让别人有“多闻”第一的天赋呢?佛经开头的四个字“如是我闻”可以等同于“记者阿难报道”。
比如金刚经,这篇会议报道,新闻要素是完全具备的。时间:一时。也不知道具体时间,就是那个时候,说得太具体,容易激发你的考证之心,从而忽略内容。
地点:一个名叫“祇树给孤独”的园子,这个名字体现了一个组合。一个是园子的前主人祇陀太子,一个是绰号叫“给孤独”的长者,后者要给佛陀修建一个开研讨会的场所,前者说,你能拿出来的黄金铺满这个园子,我就卖给你。结果呢,这个关心孤寡老人的“给孤独”果然拿来那么多黄金,祇陀太子一看,得,咱们合伙建设吧。
人物:研讨会主讲人佛和一千二百五十个学生。这个研讨会是有固定老师和学生的,佛陀是研讨会主讲人,一千二百五十人是听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中,是由几个团队组成的,其中有的团队的负责人比佛陀的年龄还大,他们在这之前本身就是有名的学者。想来佛也不容易。
好了,“金刚般若研讨会”正式开始了。不过,且慢,开会之前,还有一件事得做,就是“吃饭”!为什么呀?因为到饭点了。再说,吃饱饭才有气力开研讨会是不?
记者阿难是这样报道的“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阿难没有必要报道那一千二百五十人怎么吃饭,主要聚焦佛陀怎么吃饭就好。佛陀怎么吃饭呢?要亲自去讨饭呢!这个“次第乞已”就是一家一家的讨,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家可能不给啊,或者没准备啊,那就到第二家。第二家没有到第三家。以此类推,不超过七家,七家要不到怎么办?饿着,明儿再来。
好啦,佛一般不会讨不到饭的,不过有一次例外,吃的是马麦,总有点儿背的时候啊。吃完饭,洗碗。把衣服收拾好,因为刚才出去讨饭的时候,是穿着比较整齐的,讨饭也是要讲究威仪的呀。是赤脚出去的,回来要洗脚,洗完脚后,以禅坐的方式等候研讨会的开始。
以上是记者阿难的现场报道。显然,阿难不是采用倒金字塔的方式,展开记录的。阿难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金刚般若研讨会”之前的准备。不过,聚焦吃饭这事儿,有必要吗?把“吃饭”这么平淡的事情写进来,而且写在讲甚深法义之前,有什么用意呢?
阿难到底想说什么呢?阿难想说的是,有的事情是必须自己亲自去做的,别人代替不了,比如吃饭这件寻常小事,即便是别人做好了,也要你亲自去吃啊。饭别人吃了,自己也饱不了啊。后世禅家把这样的事情叫“本份事”。
宋代开善道谦禅师的悟道因缘很有意思。他的师傅是大慧宗杲禅师,就是那位被秦桧陷害的禅师。道谦在师傅那里参禅,二十年也没有悟道,所以心里很郁闷。有一次师傅叫他去长沙送信,从杭州到长沙,他心里老大不愿意,为什么呢?自己参禅没有成效,现在大老远去送信,耽误时间啊。可以看出,道歉禅师真是个好学生。
这个时候,他的好朋友宗元禅师就跟他说:难道奔波在路途,就不能参禅了?这样,我跟你一起去送信。这样,一对好友就出发了。路上,宗元禅师就对他说:你现在将从前听来的道理和你领悟到的一些,都放下,你专心参禅,这旅途当中,要做的事情,我都可以代替你做。但是,有五件事情,我不能代替你的。
道谦就问哪五件?宗元禅师说,这五件事就是:穿衣、吃饭、屙屎、放尿,驮个死尸上路。这样一说,道谦就悟道了,高兴得手舞足蹈的。这个时候,宗元就说,我回去了,你去送信。道谦送个信,半年后回杭州的时候,师傅大慧宗杲见到他,就说:这个家伙,跟以前不一样了啊。
禅宗要人注意本份事,就是要承认道就在最寻常处。这一点庄子说得更清楚:道在屎溺。这是对心外求法,求奇求怪的破除。唐代庞蕴居士也说:砍柴担水,无非妙道。更精细一点说,注意最寻常的事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起处,从这里下手。而且,这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亲身体验,不足为外人道也。同时,本份事意味着师傅的证悟是师傅的,学生的领悟是学生的,师傅不能代替学生睡觉吃饭,也不能代替学生悟道,学生必须自己一步步来,亲力亲为。因为那是你的本份事,不是别人的。
道谦到底为何手舞足蹈呢?他悟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