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我不常外出的缘故,难得见识一回雾霾都会大惊小怪,我记得那是在大上海的市中心,灰蒙蒙的天,几乎把高楼大厦都隐去了,霎时感觉自己好像不在上海。
这种半透明物质所带来的迷幻效果,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文学作品中,都能充分发挥它的神奇功用。尤金·奥尼尔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早年做过水手,在他的笔下,“雾”就像海一样神秘,分明是遮遮掩掩,又昭示着什么。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里“雾”同样承担着很重要的戏份。第三幕里有这样一个场景,海面被雾气笼罩,雾渐渐往岸上弥漫,马上要包围住在海边的泰隆家,那雾似乎要一点点渗进窗户缝、门缝,最终溢满整间屋子。书中其他地方也多次提到了雾,而雾这个意象应该是有隐喻义的。
泰隆一家四口人,父亲泰隆,母亲玛丽,大儿子詹米,小儿子艾德蒙。玛丽孤独而郁闷,吗啡是玛丽的避难所,借着吗啡沉浸在自己过去的美好记忆里,它就是把玛丽和现实世界隔开的“雾”。
我突然记起一个中年人曾经写的,年轻的时候觉得做梦是逃离,诡怪离奇无法理解,年纪大了发现梦根本就是现实的倒映,梦境把现实的真相一一撕开给你看。处在梦幻迷离的玛丽终于把自己内心仅剩且珍藏的美好一一展现,剧末玛丽在神志不清时如同少女般的这段情节把全剧的情感推向高潮,她梳着双马尾的玛丽似乎重拾天真,手里拿着自己结婚时的礼服,回忆着自己少女时的梦想,以及她和泰隆的爱情,那是她最快乐的时光。
原来你以为梦是距离你最远的空间,其实那是离你最近的现实。人又如何能逃离自己的命运呢?那就祝你做个好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