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和申请强基计划,现将《意见》中的关键点进行解读。
一、选拔优秀学生进行专门培养,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
以前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二、明确招生专业和范围
以前自主招生没有限定高校的招生专业范围;而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根据《意见》对招生专业的要求,招生专业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三、全面取消自主招生
明确指出,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公布的参与强基计划的试点高校均为一流大学A类高校。
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四、招生计划分配省
《意见》指出高校要与各地教育部门充分沟通协商,统筹考虑国家政策与导向、招生定位和培养要求、各地高考综合改革进程以及中学素质教育推进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在各省(区、市)的强基计划招生名额,并在各省(区、市)的分省计划中安排。
原来的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的招生计划是全国招生计划,没有按省进行分配,全国学生统一申请、统一复试,与全国的学生进行比拼,最后根据复试合格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进行择优录取。而强基计划的招生计划明确分配到省,但还未明确具体的招生计划比例,分省计划后的竞争是与本省的学生之间进行,对于参考人数较少省份(市)的学生更有利。
五、优秀学生可破格至一本线录取
《意见》指出,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录取的办法和标准,根据2019年自主招生报名条件,推断强基计划要降至一本线,学生需具有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因为这样公布的标准才能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同时办法和标准必须提前向社会公布。高考后,由高校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破格录取。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除此之外,也反映出在学科竞赛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强基计划的选拔中依然更具有优势。
六、高考成绩占比不得低于85%,在提前批次录取前完成投档和录取
《意见》指出,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以前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而强基计划主要根据高考成绩选拔入围考生,按照在生源所在省份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除达到破格入围条件的考生,其他考生以高考成绩从高到低确定参加高校考核名单。
根据《意见》要求,强基计划的录取在提前批次录取开始前完成,不会影响考生的其他批次的正常志愿投档和录取。也意味着,除降至一本线录取的优秀学生外,强基计划的投档和录取不会像以前自主招生一样有模拟投档分数线作为降分录取的参考标准。计划到省后,按照招生计划的一定倍数进行确定入围考生名单,再根据复试合格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进行单独的投档和录取,这样会形成全新的分数线。那么学生能否入围就取决于高校的招生计划和比例,及你的高考成绩在所有申请考生中的排名,也反映出报考人数越少录取机会越大。
七、特殊培养模式
以前高校对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而通过强基计划招生的高校要对录取的学生制定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
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一硕一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培养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强化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持续改进招生和培养工作。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为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教育部将加强对强基计划的政策支持。
八、复试形式无变化,体育测试结果是关键
根据《意见》高校的复试形式和复试内容基本没有变化,因此大家可以看一下2019年这些一流大学的复试形式与内容,也可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注意一点的是,从2019年自主招生就加入了体育测试,而且体育测试结果是能否被录取的最低标准,也就是即便你的成绩非常的优秀,如果体育测试不合格,那么也会失去强基计划录取的机会。
《意见》要求有关高校于7月4日前完成对入围考生组织高校考核(含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其中体育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积极探索通过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方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选才的科学性。要充分运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全面、深入地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笔试、面试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试题按机密级事项管理。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完善信息公开公示,落实教育部、省级、校级三级信息公开制度,合理设置公开范围,规范公开内容,主动接受监督。
九、强基计划流程和时间
以前自主招生时间和安排:3月-4月自主招生高校发布简章,同时学生开始在阳光高考进行申请;4-5月高校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确定和公示初审合格名单;6月7-8日后高校组织复试,根据学生复试成绩确定复试合格名单;6月22日后学生填报高考志愿;7月高校根据模拟投档线对学生进行降分录取。
而强基计划的时间和安排:3月底前高校公布强基计划招生章程,4月学生开始网上申请,6月26日前高校根据学生高考成绩确定入围考生名单,6月27日前提供学生综合素质档案,7月4日前高校组织学生进行复试,7月5日前高校确定录取考生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
要关注各个省关于强基计划制定的具体时间和安排,因为复试学生名单需根据高考成绩进行确定,好处是可以根据高考成绩进行抉择是否继续参加高校的复试,坏处是高校复试和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将会重叠,所以考生无论是否参加高校的复试,都应提前做好各个批次间的填报策略和高考志愿的升学规划,因为高考志愿填报的时间非常短,特别是提前批次的填报时间。
十、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